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干部人才在基層一線展開“組團式”幫扶 傾力付出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時間:2023-02-18 08:33:29    來源:云南網    

當下,在我省鄉村振興一線,活躍著一批遠道而來的幫扶干部。他們是來自上海市醫療、教育領域的優秀人才和來自全國高校、科研機構的科技特派員。

自2022年4月中央組織部和國家有關部委啟動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工作以來,我省把此項工作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全力保障落實。由各級組織部門牽頭,省、州、縣三級均成立了幫扶工作領導小組,搭建起“辦公室”+“醫療、教育、科技幫扶項目組”的“一辦三組”工作架構,召開專題會、推進會推動工作,跟蹤解決問題,優化服務保障,確保幫得好、幫得準。

在各級各部門協同聯動保障下,幫扶人才在云南安心安業、傾力付出。他們重塑制度、升級硬件,讓基層群眾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他們面對面講、手把手教,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帶到縣級中學;他們把脈產業、育良種、推良法助推高原特色農業轉型升級,為云南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資料圖】

“授之以漁”助力縣域醫療提檔升級

近半年來,到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人民醫院就診的患者都發現醫院的就診區域更明亮整潔,專家診室由1間變成了5間,醫務人員服務更加熱情……這些變化源自上海市長寧區醫療幫扶團隊入駐后的精準幫扶。

去年,上海市長寧區從全區3家醫院選派了5名“組團式”幫扶醫療隊員對口幫扶綠春縣人民醫院。這5名隊員里有管理人才,也有針對綠春縣醫療發展需要選派的呼吸科、婦產科、兒科、麻醉科專業人才。來到綠春后,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光華醫院質控辦主任徐雪亮被任命為綠春縣人民醫院院長,對醫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系統改革。

“我們開展了‘明亮工程’、推動了醫院文化建設、進行了績效改革,開展了中層干部競聘,隊伍的精氣神起來了。”徐雪亮介紹,幫扶團隊特別注重“傳幫帶”,通過每一臺手術、每一次查房、問診,傳授先進理念和技術,還定期開展培訓,并與年輕醫師結對進行“師帶徒”培養。去年,他們還幫助綠春縣人民醫院打造了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在應對新冠疫情高峰時,起到了關鍵作用。

徐雪亮說:“綠春縣相關部門和縣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都很支持我們工作,相信在3年幫扶期內綠春縣醫療水平可以得到質的提升。”

縣級醫院是老百姓家門口的醫院。為了讓幫扶工作更加精準、務實,省級幫扶項目組對受援醫院開展“全覆蓋”實地調研,梳理出需求清單,指導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院一策”幫扶方案,科學確定幫扶目標和幫扶科室。

像綠春縣人民醫院一樣,目前,我省26家受援醫院已全部簽訂幫扶協議,確定重點幫扶科室174個,累計開展新技術新業務800余項,已完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中心等117個中心建設。在上海醫療人才的幫扶下,我省受援醫院普遍建立了“縣—州—上海、昆明遠程醫療會診”網絡,基本實現了遠程會診、遠程門診、遠程診療、遠程影像診斷,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升。醫療幫扶隊還采取“師帶徒”“團帶團”等模式定向帶教本土醫師,幫助培養本土醫療人才。同時,我省還搭載與大院名院結對幫扶契機,派出175名本土醫療人才在幫扶醫院頂崗學習,實現了人才的雙向交流。

“全鏈條式”幫扶提升教育質量

“我們班現在有16個同學在比亞迪公司實習,每個月底薪4000元,畢業后還可以在這里就業。”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正在上海實習的汽車維修專業學生李建成告訴記者,從上海來的幫扶教師幫助學校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畢業就實現就業。

去年7月,浦東職教集團派出3名教師到蘭坪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幫扶。他們將浦東職教集團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資源帶到蘭坪,引入比亞迪維修和服務有限公司、上海綠地集團、上海凱賓斯基酒店等企業與學校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同時,率先在該學校探索開展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實現了與云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醫藥健康職業學院、云南理工職業學院等4個學院的6個專業中高職教育貫通,每個專業前50名學生還得到了相關企業的學費資助。

今年該校在校學生數由74人增加到295人,增加4倍,達到了學校近年來辦學的高峰。上海海事大學附屬職業技術學校黨支部書記、蘭坪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韓曉明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滇西北具有特色的職教中心,未來能夠輻射帶動周邊縣區。”

在蘭坪縣,不僅是職業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普通高中教育也得到了“組團式”幫扶。

在蘭坪縣一中,來自上海的4名教師和來自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民族第一中學的5名教師共同組成幫扶團隊,開展中組部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在一線承擔管理和教學任務。

上海市進才中學副校長董智武目前在蘭坪一中擔任校長。他說:“此次幫扶最大的特點就是系統性、整體性幫扶,我將在這里擔任3年校長,我們的教師幫扶周期為一年半,目前我們已經修訂了學校的章程、發展規劃和課程方案,并對本地教師進行傳幫帶,致力于為學校打造優秀的干部隊伍、德育隊伍、學術隊伍。”

在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中,我省將過去零散選派轉化為包含管理人員、專任教師的“組團式”選派,將上海市選派的38名校長、103名學校中層管理人員和專任教師,與省內一級一等高級完全中學和職業院校選派的217名優秀教師“打包”輸送到重點幫扶縣,校長幫扶時間拉長到2—3年,中層管理人員和專任教師拉長至1年,在管理、教學等方面實現全鏈條、融入式幫扶。

近一年來,教育幫扶人才幫助當地厘清教育事業短板,共同確定了幫扶工作目標和幫扶方案。幫扶教師與受援學校教師廣泛開展師徒結對、新老結對、課程結對、學科幫扶,優化學校教學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受援學校內涵發展水平。被幫扶學校的校領導、教師還到上海的優質高中、職中學習鍛煉或研修培訓,實現“輸血”與“造血”雙管齊下、協同推進。

“把脈問診”力促農業產業興旺

“這是我們所試種的油苔,就是菜心和芥藍的雜交品種,既能保證產量,口感又比芥藍好,拿來給你們看看能否推廣種植。”近日,武定縣國家科技特派團團長、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昆明實驗站站長和江明來到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高橋鎮高原特色蔬菜產業園,為云南昊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來新的蔬菜品種,并進行種植技術指導。

和江明同時是省農科院園藝所的研究員,因為離幫扶點近,他幾乎每周都要來武定進行蔬菜種植技術指導。為幫助武定解決蔬菜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他還牽線搭橋,將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內的多名專家邀請到武定開展技術指導30余人次。

武定縣科技特派團大宗蔬菜產業組聯絡員馮國華說:“大宗蔬菜產業組的10名專家幫助我們縣引進了40多個蔬菜優良品種,指導我們調整蔬菜產業結構,比如把夏天種植的飼料用玉米品種換成菜用玉米品種,產值翻了3倍。”2022年,武定縣蔬菜種植面積較2021年擴大了3200多畝,產值增加了7300余萬元。

據了解,中央選派武定縣科技特派團成員共37人,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華中農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等11家單位,分為生豬、肉牛、肉雞、蔬菜等8個產業小組,通過開展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等方式幫助當地破解產業發展“卡脖子”難題。

像武定縣一樣,有27個國家科技特派團在我省27個重點幫扶縣開展幫扶工作。

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此項工作,我省成立了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工作項目組,聘請朱有勇院士團隊擔任省級項目組顧問,指導27個重點幫扶縣科學制定國家科技特派團幫扶工作“一縣一方案”,重點圍繞產業技術指導服務、品種技術引進推廣、技術瓶頸攻關、本土人才培養、農業產業功能拓展5項幫扶重點任務制定幫扶計劃。

近一年來,科技特派團成員采取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的方式,根據農時季節、產業發展需要等到縣、鄉、村、組開展技術指導,同時帶動本單位、本行業資源向受援地傾斜,有效推動了受援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27個國家科技特派團在我省共設立149個產業小組,指導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91個,推廣新品種140個,引進新技術70項,推廣新技術200項次,解決良種培育、疫病防控等技術問題243個。他們還運用“課堂+基地”的實訓模式,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并對接服務企業、農戶、合作社等經營主體,致力為每縣打造一到兩個重點產品品牌。

據介紹,我省已建立起了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員、科技特派隊、企業科技特派員、國際科技特派員5類科技特派員共同服務體系。除了國家科技特派團服務重點幫扶縣,我省還整合省級人才資源,派出53個省級科技特派團、7615名科技特派團成員在全省開展服務。目前,科技特派團服務已覆蓋全省16個州(市)的71個縣(市、區)。

云報集團全媒體記者 郎晶晶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