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在云南】聽她說丨“阿表妹”繡花針下的民族團結“錦繡圖”

時間:2023-03-05 19:42:52    來源:云南網    

編者按:

春日已至,鮮花盛放。她們,扎根紅土、繡出美麗畫卷;她們,自強不息、守護青綠;她們,自強不息、帶動致富……


【資料圖】

閃閃發光的“她們”,像奔跑中的云南,講述著美好和幸福,訴說著云嶺之變。正值全國兩會和“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讓我們和他們一起逛一逛,聽一聽。

大姚插花節。楚雄州委宣傳部供圖

“美麗的彝家繡娘咪依嚕為了守護大家而犧牲,自此漫山遍野的馬纓花因她而紅……”

又到了火紅的馬纓花盛放的季節,剛剛過去的“遇見楚雄·大姚2023彝繡文化節暨曇華彝族插花節”上,關于咪依嚕的傳說再次被人們講起。時至今日,插花節除了彝家“阿表妹”們念起的咪依嚕美麗傳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各族兒女們還會穿上美麗的彝繡服飾,共同歡聚,寄托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向往。

永仁直苴賽裝節。楚雄州委宣傳部供圖

傳承千年的楚雄彝繡,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激活楚雄州彝繡產業的活力源泉,更是廣大婦女群眾的幸福事業。截至去年,全州有彝繡市場主體594個,繡女5.7萬人,有國家、省、州級彝繡傳承人37人。越來越多的“阿表妹”們,用手中的針線織出了幸福花。

永仁直苴賽裝節。楚雄州委宣傳部供圖

傳承:積淀千年的文化符號

今年開春,隨著云南旅游產業的持續升溫回暖,各個地方具有民族風情特色的節日也陸續登場,在楚雄州永仁縣直苴村舉行的“賽裝節”就吸引了不少民眾的目光。來自全省各地,上萬名彝、傈僳、傣、苗、漢等民族的同胞們齊聚一堂,共赴這場文化的饕餮盛宴。

永仁是“賽裝之源”“彝繡之根”,直苴村賽裝節已有1357年的歷史,被譽為“世界最古老的鄉村‘T臺秀’”。賽裝節不僅僅是女性的時裝表演,也是各族同胞們勤勞、智慧和善良的結晶。在這場展示服飾之美的“時裝秀”上,各族姑娘們既是服裝的設計者、制作者,也是“模特”,一針一線都蘊含著藝術之美,一花一朵都是民族符號。

“我們彝族人都說不會繡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憑借自己精湛的技藝讓彝繡走出大山、走向市場的彝族繡女魯翠芹如此說道。針線在指尖纏繞,美麗的花色圖案在腦中飛舞,平針、直針、回針、長短針……變幻莫測的針法對于繡娘們來說,早已熟稔于心。

發展:與時代接軌的民族品牌

在云南,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繡娘”技藝,而這些技藝如今承載、發揚了絢爛璀璨的云南民族文化。以彝繡為例,作為楚雄的本土品牌,其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與市場潛力,它不僅是廣大婦女增收致富的一劑良方,更是承接時代脈搏的一根支柱。楚雄州通過“傳統技藝+現代創意”,構建“州文化發展公司+產業聯盟+骨干企業+協會(合作社)+繡娘”的產業模式和“傳統工藝、定點幫扶、來料加工、自主創新、聯名開發、高端定制”的生產模式,全力打造品牌、拓展市場、做強產業。

彝繡手工藝品。楊吉娟攝

“為了便于管理,我們州還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注冊和推廣使用‘楚雄彝繡’公共區域品牌‘彝繡標’,大力實施楚雄彝族手工刺繡生產技術標準,保證我們的手工彝繡產品貨真價實。”在彝繡的品牌化、標準化管理上,杰魯彝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金瑞瑞說道。

市場的需求也為彝繡品牌帶來了光明的前景,“在2009年的時候,牟定縣‘萬人左腳舞’吉尼斯世界紀錄申報成功,也刺激了民眾對彝族服飾的消費,讓彝族刺繡更加深入人心。”對于公司未來的發展,金瑞瑞坦言,“去年,我們的彝繡品牌還和英國的一家服裝品牌公司簽訂了一個近兩百萬元的外貿訂單。”這無疑是楚雄彝繡品牌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又一次嘗試。

發揚:團結致富的“香餑餑”

“現在在我的老家牟定縣蟠貓鄉有一個彝繡車間和作坊,大概有二十幾個人,都是需要照管老人和孩子或者身體有殘缺的婦女,她們不僅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而且每個月能夠掙到兩三千元。”在談起彝繡對家鄉婦女的影響時,杰魯彝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金瑞瑞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道。

彝繡筆記本。楚雄州委宣傳部供圖

對自小就在彝族寨子里長大的金瑞瑞來說,從小浸潤在彝族文化里,身上穿的、頭上戴的、腳上踩的,無不是彝繡的影子。“以前放學也好、放假也好,我和姐姐兩個人都會幫母親做一些簡單的手工活。”對于彝繡,金瑞瑞是懷有深厚的民族情懷的。彝繡已然和左腳舞一樣,成為一個民族的符號,深深地刻在每一個彝族人的記憶里、血液里。

“一個人富不是富,帶動一群人富才有意義。”金瑞瑞的母親魯翠芹一直信奉著這個道理,從2003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將彝繡做起來到現在,二十年的光景,魯翠芹的徒弟幾乎遍布了整個牟定縣城,“牟定彝和園刺繡一條街里,幾乎三分之二的繡娘都是我母親帶出來的,現在大家生活得都比較好。”對于彝繡的發展壯大,民眾的增收致富,金瑞瑞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金瑞瑞赴京參會。由受訪者提供

小小繡花針,織出民族文化大市場。近年來,云南省多措并舉推進彝繡、白族扎染、傣錦、佤飾、納西披肩……各色各樣的民族服飾爭相入市,各族繡娘們的指尖歷程也轉變為了帶動地區發展的“她力量”。如今,繡娘們已然從田間走向了世界;未來,繡娘們還將在世界帶起屬于中華民族的“國潮風”。

統籌:孫于婷

策劃:趙家琦李赟靜樂誠弘韻

記者:王琳李亞芬趙家琦

海報設計:王琳吳昊元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