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環球速讀:昆明盤龍區茨壩街道這樣破解“三無小區”治理難題

時間:2023-03-15 22:24:19    來源:云南網    


(相關資料圖)

昆明市盤龍區茨壩街道青松路社區紅梅里是典型的老舊三無老舊小區,長期面臨安全隱患多、老舊設施多、居民矛盾多等小區管理難題。茨壩街道以該小區為試點,巧用小區黨支部微網格,探索建立黨建+“三味”治理新模式,助推紅梅里小區實現從“三無”到人情味、花香味、生活味幸福“三味”的蝶變升級。

“紅色網格”凝聚“人情味”。茨壩街道推行小區黨支部書記兼任網格長,黨小組長兼任樓棟長,黨員中心戶兼任網格員的制度,將各項工作融進網格體系,實現黨建引領下的“多網合一”治理模式,打通多網融合服務壁壘。制定完善網格黨支部工作職責、議事制度、小區黨建工作清單,積極選拔熱愛社區事業、善于整合資源、會做群眾工作的優秀人才擔任網格黨支部書記,聘請熱心服務居民的3名黨員擔任小組長、樓棟長,通過網格黨支部會議評議推選出9名黨員中心戶。將小區黨員與在職黨員全部編入網格兼職員,每名黨員負責聯系5-10戶居民,劃定責任區,織牢織密直接服務群眾“紅色網絡”。

“多元治理”溢出“花香味”。實施小區環境“微更新”,充分利用院落閑置空間,發動黨員和群眾開展共繪墻畫、共管菜園、共建長廊、共提建議、共創積分、共享服務等活動,將連通三個小區的道路改造成“先鋒榜樣”墻、“心語新愿”墻、“植物科普”墻、“藝術長廊”墻。鼓勵黨員牽頭成立環境治理、環境美化、健康關愛、愛幼成長、老年幫扶等8個服務小組,推選“花香驛站”站長、百菜園“園長”,打造小區居民“議事廳”,開展院落壩壩會,激發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積極性自主性。經過治理,小區院落閑置空間不僅從臟亂差變成“家家見綠植,戶戶有花香”,還成為周邊群眾學榜樣、圓心愿、傳科普、揚文化的開放陣地。

“關愛服務”增添“生活味”。用好“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形成治理合力,依托民生小實事、書記領航等項目,提升小區公共基礎設施,修建電動車停放點、垃圾房、路燈、居民休閑散步道、黨員活動室、居民活動室等,方便群眾議事及日常生活。構建“自治服務+志愿服務”機制,以“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居民自組織+社工服務室”為架構,組建特別關愛服務志愿隊,建立茨壩街道社工中心、青松路社區社會工作站、紅梅里小區社會工作服務室,依托專業社工實施養老關愛、弱勢幫扶等專業服務,開展“鄰里節”“中秋送溫暖”等特色活動,營造關愛濃厚的“生活味”。

云南網記者王瓊梅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