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打造“不離開的工作隊”

時間:2023-03-20 22:23:19    來源:云南網    

省委組織部駐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插甸鎮老木壩村工作隊圍繞“特”字下功夫,打造出一支能夠長期服務農村基層群眾、持續發展農業生產、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的“不離開的駐村工作隊”。


(資料圖)

老木壩村核桃資源、林地資源豐富優質,但核桃生產周期長、價格低,且沒有深加工條件,林下經濟小散弱,成為了長期困擾該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的瓶頸。

2022年,經省委組織部駐老木壩村工作隊和村委會的多方了解、實地調研后,聯合科研機構、林業和生物企業共同探索構建起了黨建引領、科技賦能、多方參與、一體推進的鄉村振興新模式。當地緊緊圍繞特色產業做文章,把基層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建在合作社上、建在生產小組上,打造“不離開的工作隊”,為發展鄉村資源經濟打開局面。

開展技術培訓 供圖
抓住優勢 看清短板

老木壩村有核桃林1000余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9%。其中多福寬村民小組有核桃示范林650畝。但是,當地核桃樹長至豐果期所需時間長、核桃收購價格較低、沒有深加工企業、種植專業度不高、村民市場敏感度低。

翻開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樹立大食物觀”首次被納入“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章節,這也是省委組織部駐老木壩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陳煒煒反復琢磨的事。結合當地實際,陳煒煒說,“樹立大食物觀”,就是要將老木壩優質豐富的林下資源稟賦轉化為村民實實在在的收入,提高林下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因地制宜地發展林果、林菌等林下種植業。

當地農戶收獲白肉靈芝 供圖
圍繞特色 全面破題

第一步,引。老木壩村通過本村培養、跨村交流等途徑,引進懂技術、有能力的在外務工大學生到村任職,鼓勵引導村內致富帶動能力強的村民擔任村組干部,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第二步,培。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在科技推廣項目實施過程中,請農戶到省農科院跟班學習,開展靈芝菌種生產及種植技術培訓,僅2022年,培訓人員達210人次,培養技術骨干1名。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林業和草原技術推廣總站,開展核桃疏密降冠修剪、林下中藥材種植實用技術培訓,30人納入到林草專業技術服務隊管理。

第三步,研。駐村工作隊結合老木壩村高山冷涼氣候資源特點,積極對接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2020年,老木壩建立李樹紅專家工作站,專家團隊致力于開展食藥用菌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發示范應用。兩年多來,工作站對老木壩地區野生菌資源調查,共收集到野生靈芝資源22份,選育出1株適應老木壩氣候條件,性狀優良、菇體質量好、生物轉化率高的優質菌株。此外,駐村工作隊與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溝通協調,以云南省林業和草原技術推廣總站為項目承擔單位,申報實施林下中藥材復合經營技術示范推廣項目,推動當地核桃提質增效、林下復合經營,多家林業、生物科技企業相繼“引進來”。

在駐村工作隊帶領下,當地推進林下標準化規范化種植 供圖

如此一來,當地資源插上了科研和市場的翅膀。李樹紅專家工作站制定了“白肉靈芝栽培技術規程”和“白肉靈芝干品質量分級”2項地方標準,申請了“一種靈芝小孔開袋覆土種植方法”等5項專利,推動白肉靈芝種植的規范化、標準化。專業企業與合作社、農戶綁定,種植滇黃精、白及、烏天麻等林下中藥材200畝。

創建“雙綁” 挺進市場

目前,駐村工作隊與科研院所深度綁定,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邀請上海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專家團隊,聯合申報“云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項目,以老木壩村為樣本,破解云南省白肉靈芝、滇黃精、天麻、白及等中藥材產品在成分分析、功效評價、產品研制中存在的技術難題,提升產品知名度和附加值,開發出了一批靈芝面膜、白及面膜試用品。

一邊調研、一邊實干、一邊總結,陳煒煒看到了一條可行的路徑:“建立農戶綁定科研機構和合作社、科研機構和合作社綁定企業的‘雙綁’機制,把小農戶帶入大市場,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仿野生環境林下種植白肉靈芝供圖駐村工作隊走訪調研了解村民期盼供圖

云南網記者王歡

省委組織部駐老木壩村工作隊供圖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