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楚雄州“小機械”推動核桃產業大發展_環球新視野

時間:2023-03-24 17:31:14    來源:云南網    

核桃種植面積居云南省第三位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核桃產業一直局限于家庭作坊經營、交易加工分散、品質等級偏低、營銷渠道不暢的桎梏之中,特別是核桃初加工水平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基本以家庭作坊手工加工為主,生產效率低,品相質量差,始終無法擺脫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緩慢、市場競爭力不強、產業規模化不高、全產業鏈綜合產值偏低的狀況,核桃主產鄉鎮、村社種植管理積極性不高,核桃加工企業、合作社、銷售平臺經營活力不強,一度制約了核桃產業的發展。


(資料圖片)

面對核桃產業發展的困境,楚雄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領銜,深入調研、“問診把脈”,緊緊抓住核桃初加工水平提升這個源頭性、關鍵性癥結,大力推廣核桃初加工機械一體化建設項目,新建集核桃脫皮、清洗、烘烤、分選、包裝為一體的初加工生產線35條。目前,核桃初加工機械一體化生產線這一不起眼的“小機械”已成為楚雄州核桃加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的主要抓手,正源源不斷為全州核桃產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小機械”降低生產成本,讓核桃加工企業吃下“定心丸”

過去,楚雄州核桃的脫皮、清洗、烘烤、分級、包裝工作完全依靠傳統手工加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成本、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核桃加工企業利潤空間小。隨著核桃初加工機械一體化生產線的推廣使用,需要依靠大量人力完成的生產加工環節現在只需少量技術工人操作即可在一體化生產線上全部實現。

以楚雄市綠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例,2022年年初該公司一次性投資50萬元建成一條核桃初加工機械一體化生產線,于7月份投入使用,2022年用工量在2021年基礎上減少3298個,節約人工成本近33萬元,大大節省人工費用,減少人工損耗、管理損耗,實現核桃初加工人工成本、生產成本大幅下降,預計2年內即可收回投資成本。核桃初加工機械一體化生產線的推廣使用為核桃加工企業爭取了更大的利潤空間,讓企業吃下“定心丸”,全州537戶核桃加工企業、合作社加速發展的信心不斷增強,生產經營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小機械”提高生產效率,為核桃產品加工安裝“助推器”

生產設備的更新、改善能使企業在單位時間內實現產量最大化,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重要手段。過去,通過人工進行核桃脫皮、清洗、烘烤、分級、包裝,不僅費時、費工、費力,而且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影響后續工作開展。隨著核桃初加工機械一體化生產線的推廣使用,機械代替人工,所有加工環節均實行機械化控制,產品實現了一體化加工,加工數量和加工時間固定化,避免了加工環節中的人為影響因素,極大提高了楚雄州核桃初加工生產效率。據統計,2022年通過一體化生產線加工的核桃干果已達20000噸,接近全州核桃產量的20%。

核桃初加工機械一體化生產線的推廣使用,極大提升核桃加工企業和合作社的生產能力,有效解決了生產規模偏小、加工能力不足、品牌效應不強、市場供應不暢的問題,已成為楚雄核桃產品加工的“助推器”。2022年,全州18戶規上企業共加工核桃仁2.06萬噸,核桃乳39.24萬噸,核桃油0.26萬噸,核桃炒果1.6萬噸;目前已開工建設的植物蛋白(核桃)產業園重點項目“植物蛋白超級工廠”,投產后預計消耗核桃干果8萬噸,產出核桃仁4萬噸,低溫冷榨核桃油1.5萬噸,脫脂核桃蛋白粉1.5萬噸,蛋白肽0.1萬噸,抗凍肽0.01萬噸。

“小機械”提升產品質量,為產品市場準入提供“通行證”

過去,全州核桃加工由于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再加上機械化加工設備推廣使用率低,核桃青果脫皮、清洗、烘烤、分選、包裝方式五花八門,導致核桃品相、質量良莠不齊,總體質量不佳,產品價格不穩,市場競爭力不強。隨著核桃初加工機械一體化生產線的推廣使用,加工流程不斷優化,核桃加工生產線實現了模塊化、標準化控制,產品加工從青果脫皮處理、鮮果清洗烘烤、干果風選分級到成品定量包裝一氣呵成,核桃品相、產品質量及包裝工藝在得到極大改善和提升,讓楚雄核桃產品擁有了進入市場的“通行證”,推動楚雄核桃品牌在同類商品中不斷脫穎而出。

目前,全州共注冊核桃產品商標273個,其中4個產品通過歐盟有機認證,8個產品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4個產品獲得國家保健食品批準文號,12個核桃產品獲得“云南省名牌產品”“云南農業名牌產品”稱號,“源之態”冷榨核桃油、“云小珀”琥珀核桃仁、“聰滋”核桃乳等一大批產品紛紛閃亮登場,進入各大銷售市場,楚雄核桃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小機械”促進利益共贏,為企農融合發展搭建“連心橋”

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和林農只有協調聯動、精準互補、抱團經營,才能更好地促進共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過去,核桃成熟后各家各戶自行采收加工,品質低下,銷售不暢,產業發展乏力,市場前景堪憂,核桃加工企業、合作社和廣大核桃種植戶曾一度失去發展核桃的信心。隨著核桃初加工機械一體化生產線的推廣使用,生產成本、生產效率等關鍵性問題和產品質量、產品包裝等制約性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從核桃剝皮、清洗、烘烤、分級到包裝,一體化生產線生產效率是過去人工生產的73倍,每公斤核桃的價格在原來基礎上增加2.5元,有力促進核桃加工企業及林農的利益雙贏。

一方面,核桃價格的提升和核桃銷路的順暢充分調動了林農核桃種植管理的積極性,原料供應源頭不斷充實壯大;另一方面,生產成本的下降和原料供應的穩定又為企業創造更大生產效益、更大利潤空間注入了強勁動力,全州35%的種植戶與合作社、龍頭企業建立了“雙綁”利益鏈接機制,進一步為企業和林農融合發展搭建了“連心橋”,推動形成了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種植營銷大戶為主,林農共同參與的“公司+合作社+集體經濟+農戶”的互利共贏發展局面。

目前,楚雄州核桃種植面積600.24萬畝,核桃干果產量10.6萬噸,核桃全產業鏈綜合產值73.36億元,核桃種植戶達21.93萬戶,農村人口人均擁有核桃地4畝。核桃產業已成為楚雄州覆蓋面最廣、匯集群眾最多、產業帶動性最強、生態效益顯著、持續發展潛力最大的高原特色產業之一。

隨著中農聯——楚雄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掛牌交易、云南省股權交易中心為楚雄市綠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授牌、國家核桃油及核桃加工產業創新聯盟第三屆年會暨戰略發展論壇等一系列活動的陸續推開,再次為楚雄的核桃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楚雄州將以此為契機,聚焦生產、加工、銷售、要素保障等關鍵環節,大力建設全國糧油安全戰略創新基地、全國植物蛋白產業基地、全國核桃交易集散中心,力爭到2025年建成核桃初加工機械一體化生產線100條,實現全州50個核桃主產鄉鎮全覆蓋,核桃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0億元大關。

云南網通訊員 李永平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