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綠春春常綠|綠春阿迪村: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傳統文化絢麗綻放|天天觀察

時間:2023-03-30 20:34:14    來源:云南網    

廣袤的鄉村不僅承載著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也根植著民族文化。在綠春縣大興鎮阿迪村委會阿迪上寨,背靠青山,綠水環繞,垂柳扶堤,國旗飄揚,村民悠哉悠哉走在環抱景觀塘的小徑,三言兩語話家常,一派悠然的景象。

第一站,記者走進了阿迪村鄉愁記憶館。建寨百年,哈尼族農耕文明發展的一些代表性產物以及生產生活工具便被收藏于此。沉積著歷史的碓、石磨靜靜地佇立在門口,不時會有村民走過來踩一踩,幫它活動活動“筋骨”。走進館內,一件件獨具民族特色的老物件呈現在眼前,仿佛在述說著哈尼族的歷史。


(資料圖)

阿迪村黨總支書記、主任高志學介紹道:“阿迪村鄉愁記憶館建于2020年3月,主要目的是希望子孫記住老一輩的生產生活方式及用具,傳承哈尼族的農耕文化、生產生活。剛好家里有一些老物件,我就積極捐獻出來,為我們阿迪村鄉愁記憶館增加一些老物件?!彼彩怯洃涴^物件捐贈者之一。

第二站,記者來到在建的火塘文化交流亭?!皼]有火塘就沒有哈尼人家,沒有哈尼人家就沒有哈尼村寨?!边@是一句廣為流傳在哈尼人祖祖輩輩中的俗語。對于哈尼族來說,火塘不僅是照明、取暖、燒水、煮飯的物質用途,更是一種文化,家族的興旺,族人的平安,生活的殷實與火種休戚相關。所以在哈尼人家,火塘一年四季都不能熄滅,就像生活的希望永不磨滅。

“這里正在建設中,后面我們會支好三腳架,搭起遮陽篷,讓到這里來落腳的老人一邊烤火,一邊交流?!贝笈d鎮黨委書記張福貴說。

鄉村振興,不僅要滿足農民的物質需求,更要滿足農民的精神需求,真正讓文化植根在土壤中,發芽、壯大、生花。

第三站,沿著進村道路一路綻放到村尾的墻繪,形象生動的墻繪圍繞“黨建引領、六村同創”這一主題,將阿迪村朝氣蓬勃的鄉村振興新貌展現于墻。

再往前,就是第四站“黨建小菜園”。工匠用磚、瓦悉心打造了花樣繁多的圍墻,圍墻里整齊劃一的田地上,綠油油的香菜、蘿卜、小白菜等蔬菜,都是各個黨支部辛勤勞作的成果。

最讓人震撼的當屬第五站“阿迪壩塘”。仿真樹枝圍著池塘,小徑通幽,座座民居拔地而起,蘑菇傘下好乘涼。漫步小徑,賞花、賞水、賞民風,和著習習清風,綿綿細雨,好不爛漫。

大興鎮黨委書記張福貴說:“‘六村同創’實施以來,我們分別實施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同時推進梯田紅米、小米辣、香椿樹的發展。下一步我們會做好收尾工作,著力提升村民思想素質,人居環境提升等相關工作。”

除上述小站,阿迪村還有第六站“水景觀橋”,第七站“茶文化體驗館”,第八站“農村電子商務中心”……站站皆為景,站站是美景。

讓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讓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更有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是近年來綠春縣實施文化振興工作的總方針。從延續千年的農耕文明中,不斷汲取智慧、汲取力量,為鄉村塑造美景,為鄉村生活鑄就靈魂,引領當代農民在文化的滋養中煥發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綠春阿迪,讓濃郁的哈尼風情,精美的哈尼院落,熱情淳樸的哈尼人,現代與傳統碰撞的村寨,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支點,撬開綠春鄉村振興的半邊天。

全媒體采訪組綠春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李龍艷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