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綠春春常綠|多措并舉保護利用哈尼梯田

時間:2023-03-30 21:28:15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3年6月22日,紅河哈尼梯田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在即將迎來十周歲的生日,這是世界對哈尼農耕文明1300多年的認可和肯定。近年來,綠春縣結合實際,加大梯田保護力度,實行“一周一巡查、一月一整治、一年一填報”巡查、監測制度,做到對每日巡查中遇到的新問題及時報告及時處理,做好遺產區國土空間規劃,嚴格控制遺產區亂采濫挖等項目建設,統籌處理好民房建房和梯田保護之間的關系,提升哈尼梯田保護管理規范化、科學化。

哈尼梯田美麗如畫,被稱為“大地雕塑”,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是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共墾共創的一種世界罕見的農業文化景觀。目前,綠春縣境內有哈尼梯田10萬余畝,全縣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臘姑梯田、桐株梯田最為壯觀,兩個片區為紅河哈尼梯田“四域十片區二十萬畝”保護范圍的兩個片區,擁有梯田面積8769畝,是紅河哈尼梯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農耕文明史上的奇跡之一。

綠春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開墾,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一層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一兩米寬,這里的梯田修在每一道山梁子上,從下到上一層層、一圈圈,如此眾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構成了神奇壯麗的景觀,被文化生態學家盛贊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素同構的人與自然高度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梯田文化資源,綠春縣高度重視,目前,建立了專門管理機制,設立梯田監測站,多部門間協調聯動,持續推進梯田保護管理更規范化、科學化。在保護片區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手段,加大對《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護管理條例》宣傳力度,增強遺產區群眾的梯田保護意識;把哈尼梯田保護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銜接,并圍繞生態環境治理、梯田監測管理、傳統村落保護、旱改水梯田恢復、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儲備工作,積極抓好梯田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積極開展相關申報,獲取上級資金項目的支持,挖掘當地特有民俗文化、綠色食品經濟發展,在保護傳承好梯田文化的同時,讓農民在保障糧食生產中創造經濟收入。

下一步,綠春縣將根據紅河哈尼梯田綠春儲備項目、綠春縣2022——2035年發展規劃的相關內容逐一落實現已審批的建設項目,加強梯田產品的宣傳,提升產品質量的實質性,“以走出去看看、引進來合作”的交流方式培訓企業、商家,以鼓勵加獎勵的辦法助推企業、商家。多形式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護管理條例》《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為內容,對臘姑、桐株梯田監測站監測員進行定期集中培訓,并以廣播播放形式對周邊村寨進行哈尼梯田保護宣傳,并印制宣傳材料進行常規性宣傳,讓廣大人民群眾見識和了解哈尼梯田的自然美和社會美,使更多人自覺參與到哈尼梯田的保護隊伍中。

綠春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李建東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