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富民縣羅免鎮:三破三變 提升鄉村振興 “硬實力”-環球聚焦

時間:2023-03-31 15:47:23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片)

富民縣羅免鎮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以鵝、黑山羊、禽蛋等特色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通過強化招商引資力度,優化整合資源,最大限度向上級爭取土地、政策、資金支持,多維度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帶動脫貧群眾和低收入群眾就業增收,解決企業融資難、村集體經濟薄弱、易致貧人員收入不穩定等問題,提升鄉村振興“硬實力,實現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破“資金桎梏”,“散弱”企業變“規模”龍頭。產業要發展,資金是關鍵。然而,對比其他行業,農業融資基礎相對薄弱,經營主體仍存在資信等級評價偏低、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對接資本市場渠道不暢等諸多問題。在確定大力發展鵝苗繁育產業、“云上黑山羊”制種、擴繁產業等農業項目推進鄉村振興的思路后。羅免鎮黨委、政府采取“政府對接+主動幫忙”的方式,深入實際了解企業發展中的資金需求,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圍繞打造“農業產業鏈”這一核心思想,按照村申報、鎮審核的程序嚴格把關,扶持壯大一批管理規范、運營良好、聯農帶農能力強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業企業。2022年至今共爭取到銜接資金656萬,推動墾業畜禽有限公司養殖蛋雞9萬羽到25萬羽,鳴豐鵝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鵝苗銷售規模5萬羽到20萬羽,云上黑山羊產業從無到有,實現了“散弱”企業到“規模”龍頭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了鄉村振興產業先行。

破“經濟薄弱”,“脫殼”愿景變“化蝶”實景。全面推行大崗位制,大膽選用懂經營、善管理的“能人”作為進入村級班子,選準配強村“兩委”班子,推動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和空殼村“脫殼化蝶”。堅持以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西核、羅免村委會積極探索“黨建+產業”特色做法,推動基層黨組織“上產業鏈”“進合作社”“入種養基地”,發展優質鵝苗繁殖產業項目,收取租金增加村集體收益,拓寬群眾致富渠道。小甸村委會成立富民旺梅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統一集中種植、統一集中銷售的方式發展“飛機果”楊梅產業,為集體創收5萬余元。位于交通主干線的者北、麻地村委會,由村集體組建農產品交易市場、冷庫等專業性服務市場,成立物流運輸、市場推廣、林果協會等專業服務機構,增加村集體服務經營收入。截至2022年12月底,羅免鎮基本實現村級集體經濟零收入村“破殼清零”,10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40.15萬元。

破“增收不穩”,“輸血”扶貧變“造血”振興。切實守住不發生返貧致貧底線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羅免鎮防返貧監測對象共有28戶76人,已消除風險11戶35人,未消除風險17戶41人。在嚴格落實掛鉤聯系幫扶工作機制定期開展入戶走訪,對易返貧人員情況進行定期摸查監測,適時調整幫扶措施的同時。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思路,在推動農業龍頭企業優化升級、引進新項目的基礎上,變“輸血”為“造血”,助推農村低收入群體實現由“穩定保脫貧”向“持續促增收”轉變。采取“龍頭企業+示范基地+合作社+村集體+低收入農戶”為主的“致富聯合體”模式,以脫貧戶和監測戶為重點,帶動群眾參與到鵝苗繁育產業項目中,農戶自養每年可獲得約4000元的收益,代養農戶每年可獲得約2800元的收益。黑山羊制種、擴繁產業基地可覆蓋帶動脫貧戶、“三類”監測戶、低收人人群共計不少于100戶家庭進行養殖,實現“被動扶”到“主動興”的蛻變。通過產業發展、吸納務工、代養增收等一攬子聯農帶農幫扶措施幫助低收入群眾實現致富增收的同時預計增加4個村集體經濟收益22.52萬元。

富民縣委組織部供稿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