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證券日報》整版聚焦云南咖啡:“火出圈”之后怎么干|視訊

時間:2023-04-22 12:29:46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云南咖啡“火出圈”之后怎么干

曾經養在深山人未識,如今款款飄香在街角的咖啡店。


(資料圖)

隨著國產咖啡品牌的快速崛起,云南咖啡“火出圈”了。

京東超市數據顯示,以云南咖啡為代表的民族咖啡品牌持續崛起,從2020年到2022年,云南咖啡在京東超市銷量增長6倍,用戶數量增長5倍。星巴克、Manner等國內外咖啡大牌含“云咖”量越來越高。另據中研網披露,2021年全國咖啡豆消費量25.20萬噸。以云南咖啡當年產量10.87萬噸計算,云南咖啡在全國消費量占比約40%左右。

雖然日益受到市場青睞,云南咖啡企業卻并未擺脫成長的煩惱,仍然面臨融資和上市的重重困難……

從無到有

歷經淬煉待長成

入口淡淡的苦,回味濃濃的香。

云南咖啡的生長之路恰如咖啡迷人的味道一樣回轉綿長。

全球咖啡品種分別為阿拉比卡、羅布斯塔和利比里卡,其中阿拉比卡咖啡是世界咖啡產量最高的品種。目前,云南地區種植最廣泛的咖啡品種是卡蒂姆,部分地區還有少量鐵皮卡和波邦等品種種植,均屬于阿拉比卡品種咖啡。云南咖啡因“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酸”的獨特風味,被贊譽為全球質量最好的咖啡之一。

“咖啡早在19世紀末就已經進入云南,而真正實現規模化生產則是在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咖啡科學研究和產業化發展新紀元也由此開啟。云南咖啡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種植面積、產量、農業產值均占全國的98%以上,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球0.82%和1.08%,在國內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在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咖啡種質資源圃,從事咖啡研究工作近四十年的首席咖啡專家黃家雄向《證券日報》記者講述咖啡扎根云南和規模化種植的情景。

20世紀80年代,云南咖啡產業發展經歷了一段迷茫期,咖啡樹經常種了毀、毀了種,產業發展十分無序。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988年,雀巢為了降低南美洲咖啡種植基地對咖啡價格的影響,將目光轉向了云南,通過啟動咖啡種植項目等方法開始在云南支持當地咖啡產業發展。雀巢之后,卡夫、麥氏等咖啡企業也相繼在云南建立工廠收購咖啡豆。行業巨頭涌入的同時,云南本土企業也在自力更生,謀求改變。截至1997年末,云南省咖啡種植面積占到全國面積的70%,產量占全國的83%,云南咖啡在中國咖啡產業的主導地位得以確立。

咖農采收咖啡保山市隆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咖啡在云南邊疆地區的大范圍種植,帶動了咖啡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2011年,普洱市孟連縣富巖鎮芒冒村佤族婦女葉萍帶領村民成立了孟連天宇咖啡農民專業合作社。正是這家合作社生產的咖啡豆,被作為特殊禮物,于2021年5月份由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贈予了安理會的14個成員國代表,讓云南咖啡享譽海內外。

記者走進這家合作社時,葉萍正在與社員們一起打包加工后的咖啡豆。再過不久,大量的云南咖啡將通過便捷高效的物流體系運抵國內外市場。葉萍告訴記者,“通過規模化種植,合作社種植戶從剛開始的20余戶發展至280戶,種植面積也從最初的不到500畝擴大至2388畝,咖農收入逐年提高。”

咖農們的規模化種植,使云南咖啡種植面積由2008年的30多萬畝迅速擴展至2016年的175萬畝左右。

然而,到了2017、2018年,云南咖啡又一次經歷了挫折。受國際咖啡期貨價格的影響,云南咖啡生豆價格一落千丈,一直在13元/公斤至15元/公斤上下浮動,這一價格甚至已經低于成本價。谷賤傷農,部分咖啡產區的咖農不得不揮淚砍掉咖啡樹改種其他經濟作物,云南咖啡種植面積和產量連續下滑,咖啡產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停滯期。

政策引領

咖啡樹長出“金豆豆”

相較于全球咖啡總產量,云南咖啡產量占比極小,無法參照世界咖啡主產區的模式進行發展、難以抵御外部市場變化的沖擊,制約了云南咖啡產業的發展壯大。盡快找到適合云南咖啡的發展之路,提升本身價值,成為產業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為了推動咖啡產業有序發展,云南省近年來相繼出臺了《云南省咖啡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關于加快咖啡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關于推動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文件,根據云南咖啡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和具體情況,針對性地提出目標、措施,引領云南咖啡產業健康發展。

其中,2017年出臺的《意見》指出,要把云南省建設成為世界優質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國最大的咖啡精深加工生產基地、咖啡豆交割倉和貿易中心,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咖啡產業體系,實現從咖啡原料大省向咖啡加工、咖啡旅游、咖啡貿易和咖啡文化強省的轉變。

這一重要決策,徹底改變了云南咖啡專注于種植端低水平發展的格局。

云南咖啡產業的多位從業者對記者感慨道:“政策的出臺指引了我們發展的方向,也讓咖農對咖啡產業鏈的價值分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事實的確如此。云南咖啡上游種植環節的增值空間占整個咖啡產業價值鏈的1%,利潤極低;中游深加工的增值空間也僅占整個咖啡產業價值鏈的6%;下游流通環節的集中度非常高,利潤也較高,增值環節占咖啡產業鏈的93%。

必須面對現實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強鏈條,補短板。

通過咖啡規范化種植、咖啡果分級采摘、咖啡豆集中處理篩選等有效措施,云南咖啡豆精品化率得到有效提升,云南咖啡豆價格也不斷刷新紀錄。2023年3月份,云南咖啡生豆市場綜合平均價達到27.1元/公斤。

保山市隆陽區潞江壩鎮新寨村黨支部書記王加維高興地告訴記者,“2022年新寨村咖啡農業產值1.2億元,咖啡豆成了致富的‘金豆豆’,實現新寨村集體、咖農與企業的共贏。”

云南咖啡產業邁開了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三產融合

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品味咖啡,是時尚的生活、生活的時尚。咖啡的味道,怎能沒有文化?

云南省“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咖啡產業體系”的三產融合發展戰略,讓企業清醒地意識到,三產融合發展不僅能拉長價值鏈條,還能有效提高產業的含金量。除了咖啡種植及初深加工的融合外,咖啡產業還要在消費運營環節樹立精品意識,豐富文化內涵。

一批精品咖啡莊園相繼涌現,帶動特色模式蓬勃發展。

在云南咖啡主要產區之一的保山市,隆陽區潞江壩鎮新寨村被譽為“中國咖啡第一村”。記者登上高黎貢山麓觀景臺,新寨村萬畝咖啡種植田的景色一覽無余,恰逢收獲季節,層疊的青翠葉片下滿是咖啡碩果,在這里,人們可以體驗到富有咖啡特色的農家樂,并為咖啡賦予新的價值。而在保山市比頓咖啡莊園,體驗咖啡采摘、手制咖啡的游客隨處可見,公司副總經理趙琴香正在向參加咖啡全產業鏈體驗的游客講解咖啡加工工藝……2022年保山市咖啡莊園累計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旅游收入5000多萬元。

以新理念提“質”、新模式抓“融”、新業態促“銷”、新發展帶“富”,云南咖啡產業通過建鏈、補鏈,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云南咖啡一路走來,曲折回轉,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今天云南咖啡在消費市場上的“火出圈”,說明其知名度在不斷提升,也說明消費者對于國產品牌的喜愛和支持。但是,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和連接一二三產業發展的特色產業而言,云南咖啡僅有眼下的“火出圈”還遠遠不夠。

云南咖啡行業協會會長李曉波的擔憂不無道理。他告訴記者,“云南咖啡雖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但品牌的影響力和引領作用還有待持續增強。我們想提升云南咖啡在產業鏈中的地位,但暫時還沒有一個品牌能完全代表云南咖啡,這也體現出產業的薄弱,需要更多資本力量助力云南咖啡產業發展。”

云南咖啡產業需要提升影響力,培育知名品牌,亟須更多產業資本加持。唯有產業鏈得到進一步優化,相關企業才會有更高質量的發展。

3月29日,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在特色農產品原料基地中提及云南咖啡豆種植基地,在重點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集群中提及發展云南咖啡制品。

正在逐步成長壯大的云南咖啡產業,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資本“聞香”而來企業上市行則將至

云南咖啡“火”了,不但受到消費者的追捧,也開始受到資本青睞。今年3月份,云南咖啡品牌“四葉咖”和“嗨罐咖啡”相繼獲得巨額融資;去年5月份,云南咖啡品牌“花田萃”也完成天使輪融資。

“香飄”萬里的云南咖啡雖然獲得了資本助力,但咖啡企業上市仍然道阻且長。

千里馬盼望插上“金翅膀”

作為云南咖啡產業的典型案例,四葉咖從偏居一隅走向全國市場,至今已在云南、貴州等省份開出53家門店。2021年底,四葉咖在30多家資方中選擇了天圖投資和內向基金。

“再牛的千里馬,也需要插上資本的翅膀。”四葉咖創始人李俊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天圖投資合伙人李康林也對記者表示,“四葉咖作為云南本土咖啡品牌,在環境、物理半徑上有優勢,且審美更貼近中國人。”

不過,像天圖投資、內向基金這樣進入云南咖啡產業的資本還是少數。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介紹,目前云南咖啡產業以種植和初加工為主,投資回報周期較長,且利潤水平低于消費端,對于資本的吸引力不足。

云南思茅北歸咖啡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家錄從事咖啡規模化種植已有35年,一步步走來,公司種植面積增加到6000多畝,每年銷量達到7000噸。他對記者坦露心聲:“從咖啡種植、采摘再到初加工,我們需要合作伙伴給予資金支持,在之后的咖啡深加工乃至品牌延伸等更遠的路上給公司指明發展路徑。”

事實上,云南咖啡企業已經走在探尋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在中咖咖啡生產基地,記者看到大量機械生產線已形成智能化咖啡加工廠雛形,技術和工業發展帶來的高效生產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借助互聯網電商平臺的力量,目前中咖咖啡已做到全網咖啡品類銷量前列。

對于推動資本進入云南咖啡產業,張毅建議,一是國有資本可以發揮引領作用,帶動民間資本進入;二是進一步提高產業附加值,完善云南咖啡產業鏈;三是發揮原產地和成本優勢,運用社交媒體擴大品牌影響力,讓云南咖啡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咖啡企業逐夢前行

多年來,云南咖啡從業者一直都有著一個上市夢。

2017年,云南省發布的《關于咖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一家產值100億元至200億元的咖啡全產業上市公司。然而,這一目標由于種種原因至今未能實現。

早在2012年,志在打造“中國咖啡第一股”的后谷咖啡曾一度進行上市輔導,但在引入投資方后,不僅沒有實現既定的發展戰略,反而陷入了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和足以拖垮公司的糾紛之中。此后,再無云南咖啡公司試水資本市場。雖已時隔多年,每每記者與云南咖啡從業者提及后谷咖啡時,這些“咖啡追夢人”仍為后谷咖啡上市失敗惋惜。

2023年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歷史性的變革。在這一背景下,“咖啡追夢人”燃起新的希望。

“長遠來看,上市流程的簡潔、審核注冊效率的提升以及可預期性的提高將有利于云南咖啡企業上市。”咖啡金融網創始人陶健向記者介紹,不過,云南咖啡企業上市也面臨一些問題,咖啡產業由于農業用地性質的問題,一產企業很難直接上市,二產和三產企業均偏弱,年營收超過1億元的咖啡企業僅3家,還未有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

記者調研采訪發現,在諸多困難面前,絕大多數咖啡企業并沒有退縮。

在賽納咖啡加工車間見到公司創始人李洪方時,他正在指導工人烘焙,雖已年逾花甲,但精神矍鑠,凡事仍親力親為。“我很明確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完善咖啡產業的深加工環節,而這需要資金、技術和設備的投入,能做到這一點,上市便水到渠成。”李洪方說。

“我們有相當的耐心等待資本的‘種子’植根發芽。”談及推動新寨村咖啡產業上市,保山市隆陽區璐江壩鎮新寨村黨總支書記王加維眼中閃爍著光芒。此外,他還詳細地向記者闡述了從咖啡村逐步發展成為上市公司的規劃。

盡管每個人的“咖啡夢”各不相同,但做強中國咖啡產業是大家的共同心聲。陶健表示,“如果云南咖啡企業能夠成功上市,將給咖啡企業帶來更多資金,可用于擴大規模、市場推廣、技術研發、團隊建設等;對云南咖啡品牌也起到宣傳推廣的作用,讓更多消費者了解云南咖啡,也會讓更多的專業人才投身云南咖啡產業發展。”(記者劉釗王君)

咖啡香濃離不開事業“追夢人”

在咖啡采摘季,記者來到云南邊陲小鎮——普洱市孟連縣。

穿過層疊曲折的山路,記者終于見到了阿佤山深處的咖啡種植基地。強烈的陽光下,鋪滿曬床的咖啡鮮果散發著漿果發酵的氣息。我們見證了如何從一粒粒鮮紅的果實萃取出黑色的咖啡液體,也深深體會到,培育更高質量的咖啡是每位云南咖啡從業者辛勤付出背后的不懈追求。

勤勞智慧的佤族姑娘葉萍熱情地邀請我們品嘗今年成功結果的瑰夏品種咖啡豆。在她自信微笑的背后,是從顆粒無收到瑰夏滿枝頭的十余年艱辛。如今,她管理的孟連天宇咖啡農民合作社已經占據云南十大精品咖啡莊園一席。

保山佐園咖啡莊園創始人番啟佐也親自栽培瑰夏品種并已實現量產,在知名精品咖啡品牌的產品清單里創下了10分鐘售罄的記錄,這也證實了云南這片土地能夠種出受市場歡迎的精品咖啡。

作為后繼者,海歸“咖三代”高潔在留學時敏銳地覺察到咖啡消費巨大的市場前景,學成歸來后,她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方式打理高晟咖啡莊園,并將企業向深加工和消費端延伸。

“我想讓自己的咖啡品牌代表中國咖啡走向世界舞臺。”老兵李洪方這句帶著鄉音的話語一直在記者耳畔回響。雖已年逾花甲,但金戈鐵馬的歲月磨煉了他堅強的意志,戰場歸來的他旋即投身商場,又從雀巢EDF部門總經理到轉型只身創立賽納咖啡——賽納一詞取自英語“sino”,代表“中國”。從中足見一名老兵的赤子情懷。

“等到我們上市之日,一定要來參加我們的上市儀式啊。”調研采訪結束之際,李洪方高興地和記者握手道別。

從普洱市孟連縣到保山市隆陽區;從廣袤無垠的咖啡種植地到現代化走精品路線的咖啡莊園;從小鎮中的文藝咖啡館到機械化、智能化的咖啡加工廠;從佤族婦女葉萍到海歸“咖三代”高潔,在彩云之南,有這樣一群熱血投身咖啡事業的“追夢人”,他們堅定的目光深深印刻在記者心中。有這些人的堅守和努力,相信云南咖啡產業很快將誕生第一家上市公司。(記者李如是劉釗)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