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大理國際詩歌論壇在大理大學舉行-世界熱點評

時間:2023-04-25 14:35:11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云南網訊(記者李熙臨許卓皓)4月24日,大理國際詩歌論壇在景色宜人的大理大學古城校區舉行。這是“美好生活·詩意大理2023首屆大理詩歌節”的學術內容板塊,多位詩人代表圍繞“美好生活·詩意大理”展開討論。

論壇現場。許卓皓 攝

2013年4月20日,詩人李元勝在云南寫下了那首紅遍中國的詩《我想和你虛度時光》。在大理國際詩歌論壇現場,李元勝就中國詩歌的發展歷程展開論述。“我們的中國詩歌經歷了很多重大變化。”在他看來,20世紀80年代,詩歌是浪漫的,其迸發出的激情是對未來超出實際和期望的幻想。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詩歌仿佛“被遺忘”了,同時,中國的城市詩歌也逐漸興起,詩人一邊創作一邊參與城市現代化的構建。“當手機閱讀成為主流,詩歌從少數人的游戲轉變為了有才人都能參與的游戲。”李元勝認為,這是一個藝術民主的過程。“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的是與城市的共存,是這種共存之下的詩意。”

論壇現場。許卓皓 攝

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詩人吉狄馬加在現場就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詩人這一主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人工智能創作的詩歌結構在于語言形式和修辭結構的復雜性。”吉狄馬加認為,詩人的創作與個人生活經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聯系,這是無法被替代的。當然,盡管當下的詩歌創作面臨挑戰,創作依然不能止步。“我們的寫作還是應該真正關注人的命運,關注時代。”吉狄馬加說,當回望歷史時,詩歌或者文學創作將會留下精神創造的成果。

現場,詩人金鈴子帶來了題為“唯有真詩是一種呼吸”的闡述,詩人施施然講述了她與“詩意大理”的聯結,詩人雷平陽則在發言中說自己在大理建立起了詩歌美學。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