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全球消息!云南德宏州盈江縣——護好犀鳥迎客來

時間:2023-05-07 13:35:16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云南德宏州盈江縣——護好犀鳥迎客來

“注意注意,犀鳥回來喂食了。”

只見一只犀鳥扇動著巨大的翅膀飛落回巢,站在樹枝上四下張望……在密林間的“鳥塘”里,守候多時的攝影師們興奮不已。隨著陣陣快門聲,大家屏住呼吸,用鏡頭捕捉難得的精彩瞬間。


【資料圖】

犀鳥是德宏州盈江縣的旗艦物種,成鳥體長1.2米,翼展1.8米。它們形態奇特,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高,棲息在熱帶森林中。雌雄犀鳥結對后,遵循“一夫一妻”制,雌鳥在樹洞中育雛,雄鳥白天覓食投喂雌鳥,晚上守護在洞口,形影不離。

“我從湖南過來,沒想到來村里第二天就拍到了珍貴的犀鳥畫面,太幸運了,這一趟行程值了!”攝影師姜孝清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天氣逐漸轉暖,位于中緬邊境的云南省德宏州盈江縣迎來了觀察和拍攝鳥類的最佳季節。盈江縣自然生態環境優良,享有“中國鳥類資源第一縣”“活著的鳥類博物館”等盛譽。盈江縣太平鎮雪梨村石梯村民小組緊鄰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洪崩河片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保存完整,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全國鳥類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目前石梯村已發現鳥類45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花冠皺盔犀鳥、世界上最小的猛禽之一紅腿小隼、灰孔雀雉等珍稀鳥類均在此有分布。”盈江觀鳥協會會長班鼎盈說,中國有5種犀鳥,其中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冠斑犀鳥3種犀鳥在石梯村均有穩定的繁殖點,“這在全國范圍內是獨一無二的,所以這里也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犀鳥谷’”。

雖然石梯村鳥類資源集中,生物多樣性豐富,但因地處偏遠,經濟基礎薄弱,過去村民們一度以靠山吃山、刀耕火種的粗放方式進行生產生活,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

2013年,一群野生動物攝影師來到石梯村尋找到雙角犀鳥,石梯村的名聲漸漸在業內傳開。全世界的觀鳥愛好者和野生動物攝影師紛至沓來,曾經不知名的山村變成了聞名遐邇的觀鳥勝地。

可否用生態觀鳥帶動偏遠村寨發展?2016年盈江縣拓寬思路,為石梯村專門制定了“中國犀鳥第一村”規劃,鼓勵和引導當地群眾退出香茅草種植,恢復森林植被,發展觀鳥經濟,在綠水青山間走一條生態保護與脫貧致富“雙贏”的路子。

班鼎盈說,石梯村采取“政府+協會+合作社”的模式,因地制宜建設鳥類監測點(“鳥塘”)33個,引導村民保護生態,加強監測點管理,當鳥類監測志愿者。

隨著觀鳥經濟的興起,農民們紛紛變身“鳥導”。蔡伍是村里第一批吃上觀鳥飯的村民,通過維護“鳥塘”收取“機位費”外,他還為游客提供導游、交通、背包、送餐等服務。

“游客多的時候一年能掙五六萬元,過去哪能想到靠這個掙錢。現在大家都知道保護鳥類就是護住自己的飯碗,生態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蔡伍說。

2022年12月以來,隨著旅游市場恢復,盈江縣觀鳥游也逐漸回暖。盈江縣太平鎮雪梨村黨總支書記胡培松說,今年前4個月,石梯村實現旅游收入近400萬元,村里成立的太平鎮犀鳥谷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收入超8萬元,村集體經濟也在不斷壯大。

“在發展觀鳥旅游基礎上,我們還引導村民發展林下綠色經濟,改善產業結構,2022年石梯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至11785元。從砍樹到護林,如今村民生態發展致富的理念更強了。”胡培松說。

目前,盈江縣境內記錄鳥類700余種,占中國鳥類記錄總數的近50%。依托“中國鳥類資源第一縣”生態品牌優勢,盈江縣近年來探索推行“生態觀鳥+鄉村旅游”模式,開辟了石梯村民小組、那邦鎮那邦村、大盈江濕地公園等多條觀鳥路線,大力發展觀鳥經濟。今年“五一”假期,盈江縣還舉辦了第五屆盈江國際觀鳥節,吸引眾多專家前往盈江考察調研,“觀鳥游”“犀鳥谷”正成為盈江享譽國內外的一張名片。(曹松)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