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文旅+影視”云南省文化館服務宣傳周圓桌交流展播暢談“劇”“地”雙贏共生|全球播資訊

時間:2023-05-27 12:29:22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云南網訊(記者張琦敏)自5月22日啟動以來,2023年云南省文化館服務宣傳周各項活動火熱持續開展。在“新空間、新業態、新未來”公共文旅服務系列圓桌交流活動中,“風從這里來”文旅+影視圓桌交流以視頻展播形式精彩亮相,六位“大咖”相約“有風小院”共話影視與文旅的“雙向奔赴”。

圓桌交流現場供圖

一部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帶火了小村落鳳陽邑,也讓大理成為許多人心之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圓桌交流展播中,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楊乘虎圍繞為何一部劇能帶火一座城、影視資源與旅游資源如何有效對接、影視業如何更好推動文旅融合等話題與嘉賓展開討論。

圓桌交流現場供圖

“《去有風的地方》熱播是由于契合受眾的心態,此外,劇本與拍攝地氛圍的高度融合也為劇作大大加分。”芒果TV副總編輯范寧給在場嘉賓介紹了《去有風的地方》一劇所取得的播出成績和播出效果。他表示,故事劇情與城市氛圍、文化相結合,為影視創作打開了一個詩情畫意的空間,讓人們能通過這部劇回歸到田園的氛圍。

圓桌交流現場供圖

國家一級演員、國內知名話劇、影視演員王硯輝認為,好的內容、好的故事讓《去有風的地方》脫離單純風光片的范疇,成為一部佳作。央視娛樂傳媒常務副總經理、資深紀錄片導演董浩珉表示,近年來,央視的很多實踐就是協助地方挖掘當地文化,再將歷史與人貼近,講關于人的故事,影視可以借用歷史完成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好的故事、好的營銷和城市的文旅承載能力是影視和文旅‘雙向奔赴’的三個條件。”光明日報資深編輯牛夢笛認為,一部劇作好的營銷應該有超出劇作內容本身的適當外延,好的風景也是一個營銷亮點。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總監張琳婧表示,影視讓觀眾“種草”某個地方后,當地更深層次的人文、自然風光等能為短視頻創作者提供優質內容創作的支撐,當地需重視為短視頻創作者提供深度體驗的可能,從而實現“種草+打卡+引流”閉環。

“文旅工作者就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地方文旅工作就是講好當地的故事。”圓桌交流最后,云南省文化館數字文化中心主任王凡從文旅工作者角度分享了他的思考。在他看來,講故事是一種思維方式,不是一種技巧,當代文旅工作者要主動擁抱時代趨勢,把自身擺在普通受眾的角度來看待作品,創作有價值、有趣味的作品。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