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昆明東川區人社局:用就業“活水” 澆灌民族團結“幸福花”_環球微資訊

時間:2023-05-29 14:42:43    來源:云南網    

近年來,昆明市東川區人社局立足就業服務主責主業,將民族工作與就業工作深度融合,通過落實政策融心、真情服務融情、聚焦發展融力,夯實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基礎。


(資料圖片)

落實政策融心,筑牢民族團結“壓艙石”

完善政策體系。先后出臺《東川區加強就業幫扶“五個精準”工作措施》《東川區就業幫扶車間管理辦法(試行)》《東川區就業創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系列政策文件,為全區穩定外出務工規模、支持就地就近就業、健全就業幫扶長效機制等提供政策支撐、制度保障。

強化政策宣傳。依托村(居)民小組、“片區長”“樓棟長”、就業信息員等工作力量,通過實施“網格閉環”摸底數、“敲門行動”問需求等系列行動,進村入戶、進企業等開展“點對點”“面對面”“個性化”送崗位、送政策、送服務。同時,積極發揮融媒體宣傳作用,利用微信、短視頻、直播等形式,“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幫助更多市場主體、農村勞動力等了解就業創業政策,致力營造就業創業濃厚氛圍。

依托“常態化”組織招聘會、就業幫扶車間政策宣講等,拓寬就業創業政策“宣傳面”。2022年組織開展專場招聘會15次,378家企業累計提供有效崗位119262個,5005名群眾參加招聘會,達成就業意向1106人,組織勞務輸出809人。

真心服務融情,架起民族團結“連心橋”

強化跟蹤服務。充分依托就業創業服務站、外出務工聯絡站等平臺,加強外出務工人員的跟蹤管理和服務;中秋節期間,派出3個穩崗慰問工作組分別赴廣東、江蘇、上海開展中秋節日穩崗慰問;通過實地走訪,慰問東川籍外出務工人員48名,發放慰問金1.44萬元;組織交流座談4場次,新建東川區駐江蘇地區外出務工人員服務聯絡站,為省外務工人員提供送服務、送政策、送維權等后續服務。赴官渡區、五華區對接就業精準幫扶相關工作,并就主城區就業人員務工補貼、公租房申請、公交卡優惠、纂新農貿市場鋪面租用等工作進行協商。

幫扶留守親屬。由區衛生健康局每季度深入東川區易地搬遷安置點開展一次義診、巡診活動,建立健康檔案;由區教育體育局對留守兒童制定就學幫扶計劃,為每位留守兒童安排1名監護老師、1名互助同桌,定期進行家訪;由村級黨組織與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建立“掛、包、幫”聯系,做好留守人員的關心關愛服務。

聚焦發展融合,繪就民族團結“同心圓”

加強技能培訓。針對歷年均未參加過就業創業培訓的農村勞動力和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開展“訂單式”“定崗式”“定向式”培訓,在培訓結束后為每名有就業意愿的培訓學員提供3個以上針對性較強的就業崗位,提升技能培訓實效。2022年組織開展技能培訓131個班次5703人次,培訓后實現轉移就業3760人,轉移就業率76.67%。

擴大崗位開發。實施“五個一批”拓寬渠道:依托產業帶動一批,積極對接轄區重慶港榮花椒種植基地、東川區國金種植專業合作社等規模性產業基地,開發就近就地就業崗位1500余個,實現就近就地就業906人;園區就業解決一批,摸排園區入駐企業用工需求,開發崗位實現區內就業,實現轉移就業194人;幫扶車間吸納一批,依托就業創業服務站建設扶貧基地(車間),引導創業孵化帶動就業,實現帶動就業223人;開發公崗安置一批,通過開發“衛生保潔、設施管護、養老助殘”等崗位實現家門口就業,在易地搬遷安置點農村勞動力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708人;主城幫扶轉移一批,積極對接五華區、官渡區等主城區,通過主城區幫扶易地搬遷勞動力轉移就業503人。

健全勞務協作機制。利用滬滇勞務協作、主城區精準幫扶勞務協作機制,實施“政企聯動”找崗位,開展“點對點”輸送753人到上海市普陀區、昆明主城企業參觀應聘,促進各族群眾跨區域雙向流動,為區域內合作發展提供新動力。

東川區人社局供稿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