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云南南華:好作風賦能鄉村振興|世界速遞

時間:2023-05-31 17:28:48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間五月天,淺夏勝春煙。走進一街鄉,鄉村道路干凈整潔、河岸廣場煥然一新、特色產業遍地開花、農村小院寧靜古樸、大山深處綠意盎然……這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是一街鄉作風革命效能革命的賦能鄉村振興的寫照。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產業的興旺,承載著群眾致富的希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街鄉因地制宜在特色上做文章,將作風建設融入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中,始終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闖出了一條具有一街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構建了多個百畝、千畝的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助力產業興旺、群眾增收。目前全鄉種植冬早馬鈴薯、紫甘藍、荷蘭豌豆1000畝,長壽仁豌豆3500畝,中藥材400畝、魔芋6700畝,棗子360畝、沃柑800畝、軟籽石榴200畝,大白蕓豆、荷包豆、蘿卜等高山作物突破5000畝。

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引導村民栽植華山松,逐步形成青山常青的萬畝華山松林景觀,如今已成林掛果的華山松面積達到1萬余畝,實現產值4400萬元。一片片荒坡逐步變成綠色海洋,釋放著它的生態經濟“雙效益”。隨著華山松林的成型,在松籽豐收的季節,華山松成為一街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特色產業。

特色產業遍地開花的同時,細化技術培訓指導。由專業技術人員、種植能手、黨員致富先鋒組成技術指導組,深入林間地頭,講解理論知識、傳授專業技術,推廣先進實用科技,不斷提高群眾專業技術水平。“鄉上的專業技術人員來基地指導我們怎么管護華山松,對樹冠內的過密枝、受傷枝、枯腐枝、虛弱枝進行修剪,確保樹體通風透光,還教我們怎么進行成熟采集,我們覺得很實用。”華山松基地的生態護林員說。

近年來,一街鄉政府通過發動黨員干部捐款,群眾投工投勞,在一街河集鎮沿岸建成1個休閑小廣場,種植柳樹380余棵,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畫卷徐徐展開。家住集鎮的一街村村民李大姐每天都要到小廣場“打卡”兩次,早晨沿著河邊散散步,晚飯后則約著村里的姐妹到小廣場跳舞。

談論起一街集鎮河段的“前世”和“今生”,李大姐不由得感慨:“以前的河水水質還是可以的,就是河里有很多垃圾,夏天的時候臭氣熏天,我們都是繞道走。現在河面上一有垃圾就有人及時清理,河邊還種了樹和花草,空氣也好起來了,我每天都要來河邊的小廣場轉一轉,現在還劃了停車位,安裝了路燈和垃圾桶,晚上跳廣場舞覺得幸福感滿滿的,和在城里的生活差不多。”

一街鄉加速推進洗澡塘村團洗公路擴寬硬化項目,目前已完成全線道路6.35公里的擴寬硬化,交通條件的改善,團山村委會3個村民小組229戶900人的出行、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也將為鄉村旅游帶來新的機遇。

“好的作風,就是踏踏實實干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干部作風建設,打造文旅融合產業,讓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一街鄉黨委書記說。

云南網通訊員曾燕梅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