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團結興邊看文山丨綠美邊境村寨“曬”幸福 天天資訊

時間:2023-06-06 20:28:22    來源:云南網    
團結興邊看文山

伴著瓜果香,踏進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八布鄉八布村委會南清村小組,一棟棟干凈整潔的農家住宅錯落有致,庭前屋后姹紫嫣紅的花朵競相開放,進村道路干凈整潔,村里一幅幅美麗的墻體彩繪,生動描繪著當地群眾幸福的生活場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南”為“水”,“清”是“清亮”,意為“村居清亮的小河邊”。正如南清的地名,南清村小組是一個山綠水美、宜居宜業的地方。

“我們把愛護環境衛生納入了村規民約,規定了牲口必須圈養等等,現在愛美護綠已成為大家的行動自覺。早在2016年,南清村小組就被評為省級美麗宜居鄉村。”八布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顏繼云介紹。

近年來,南清村小組堅定向美而行,抓好綠美鄉村建設,把綠色、生態融入南清村小組建設的方方面面。通過“1名黨員帶著8戶群眾干”的“1+8”模式,自發植綠護綠,彩繪民族文化墻,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村莊環境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統籌資金著力開展南清“兩污”治理,做到了糞污不外溢、污水不橫流。另外,采取“因地制宜、分類收集、村民自治、市場運作”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模式,實現了生活垃圾轉運集中處置。如今的南清,村莊美、處處綠、戶戶凈,繪就出一幅靚麗的邊境村寨綠美畫卷。

村子要美,日子要富。南清村小組堅持“面子”“里子”一起抓,在產業興、生活好上下功夫,向荒山要綠、向荒山要果,推動“經濟綠植”爬滿山坡。

李周昌是南清村小組的村民,也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前些年,他常年在外務工,在看到村里的發展前景后,他毅然決然回鄉發展,現在他家種植了30多畝農作物。

“5月份我又擴展了20多畝木瓜,木瓜種植周期短、見效快,種植當年就能有收益,之后我打算把種植面積擴大到五六十畝。”雖年過半百李周昌仍然干勁十足。

“我們因地制宜,種植香蕉、木瓜、荔枝、魔芋、冬早蔬菜等農作物,通過多種產業組合發展持續帶動群眾增收。”顏繼云介紹,南清村小組黨支部大膽探索“黨組織+企業+合作社+群眾”模式,在黨員先試先行帶領下,全村種植木瓜400余畝、香蕉300余畝、冬早蔬菜300余畝、魔芋100余畝,并利用自身優勢種植冰荔、無核荔枝100余棵。目前,南清村小組人均收入達到2萬余元。

另外,南清村小組充分發揮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將黨建、綜治、應急、政策宣傳、強邊固防、人居環境整治及鄉風文明建設等納入網格責任,實行網格責任區包保制度,廣泛開展黨建引領“四必到”“五必訪”解民憂活動,不斷將基層治理民生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縮短至“最后一米”。

“通過網格,我們把所有矛盾處理在源頭、解決在源頭,現在南清村已實現連續三年‘零發案’。”顏繼云說道。

村美、人和、民富是鄉村的奮斗目標,也是南清村小組的幸福模樣。美麗的南清河畔,樹上碩果累累、村子寧靜美麗,一幅風景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幸福畫卷正在南清徐徐鋪展。

云報全媒體記者楊吉娟馬喆張文峰劉宇丹

文山州新媒體采編中心項目組記者張麟張曉依

麻栗坡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葉祥玲王冬梅李意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