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漾濞縣阿尼么村:藝術添彩 鄉村如畫

時間:2023-08-30 05:55:14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

村口醒目的大吉他極具藝術感和設計感;七彩音符裝飾的石頭小路曲徑通幽;涂鴉著黑白電視機、收音機和碟片機的石頭墻面,展示著鄉野意趣和現代藝術的交織碰撞……在這個被譽為“藏在半山腰的藝術心棲之地”的漾濞彝族自治縣平坡鎮向陽村委會阿尼么村,每走一步都能呼吸得到藝術的氣息。

今年7月,來自全國各地的近40名書畫家走進阿尼么村進行采風創作,這個古老的小山村搖身一變成為了彌漫著藝術氛圍的寫生打卡地,變得格外熱鬧。“阿尼么村,彝語里的意思是‘鳥都沒有的地方’。曾經交通不便,基礎設施簡陋,環境衛生也不好,大多數人選擇外出打工。”阿尼么村村民李衛東回憶說。

變化,還要從返鄉青年李永康回村創業說起。2018年,云南著名民族音樂人、詞曲創作者李永康回到老家阿尼么村,立足當地奇特的山石自然風景和濃厚的鄉土文化底蘊,投資1200余萬元,將自家老屋進行藝術化改造,建設起以石宿、石梯田文化等為主的“石屋磬”生態文化音樂農莊——“阿尼么007藝術農莊”,并通過開展“談‘三農’”視頻直播帶貨,銷售農家土雞、火腿、核桃、板栗、李子等本地特色農產品,為這個昔日的“空心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走進農莊,以“缺中之美”“亂中之美”為理念設計的石頭房屋既保留了鄉愁,又有現代感;山石與樹木完美融合的房間,呈現出獨特的靈感與創意;充滿藝術氣息的工作室里,滿墻的磁帶、專輯和黑膠唱片,復古氛圍拉滿……吸引了許多游客慕名而來,打卡網紅景點。“阿尼么007藝術農莊”,也成為了阿尼么村蝶變為藝術鄉村的關鍵。

通過能人帶動,漾濞縣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在阿尼么村重點實施道路硬化、村落污水收集處理、人居環境提升等基礎設施建設,并以石頭、古樹、音樂等為裝飾元素,打造農村“新鄉愁”,使鄉村風貌煥然一新。同時,阿尼么村不斷強化黨建引領,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鼓勵引導村民盤活閑置資源,經營特色民宿,促進鄉村旅游、音樂文化、農耕體驗、美食品鑒等多元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現在道路通了,環境變美了,村里人也變多了。”村民李衛東是阿尼么村蝶變的見證者,更是鄉村藝術化的參與者。放了大半輩子羊的他,沒有想到有一天也能從“羊倌”改行當上民宿老板。在阿尼么村的統一規劃下,李衛東用石頭鋪臺階、砌墻,用廢棄的羊圈打造小景觀,把自家的房子改成特色民宿“牧羊大叔”,讓游客既能體驗鄉村風光,又能欣賞藝術之美,還能品嘗以羊肉為主的特色美食。

“我們在民宅改造成民宿的過程中加入藝術元素,又盡量保持村莊的原始風貌,喚醒人們的鄉愁記憶。”向陽村委會副主任李江女介紹,除了“阿尼么007藝術農莊”“牧羊大叔”外,阿尼么村還規劃建設了“教書阿舅”“榕樹院”“老支書”等多個風格各異、充滿個性的主題民宿,每一家都散發出獨特的鄉土氣息和藝術氣息。面貌一新的阿尼么村也成為了“藝術村”、旅游村,迎來了許多藝術家和游客到訪,鄉村旅游產業涌動旺盛活力。

如今的阿尼么村,古樸清新又文藝,人居環境舒適度明顯提升,村民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8年的8300元,上升到2022年的16829元。藝術賦能下的阿尼么村,正朝著有藝術、有鄉愁、有故事、有溫度、有品質的美麗鄉村闊步前進,繪就一幅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云南網記者李麗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