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618”直播帶貨最火爆 但“槽點”也多

時間:2020-07-03 15:36:59    來源:第一財經    

6月2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對6月1日—6月20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報告認為,直播帶貨最火爆各方關注問題多。

報告顯示,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計20天監測期內,共收集“618”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6488460條,日均信息量32萬余條。監測期間,消費維權信息雖呈現出曲線波動走勢,但每日相關輿情數量較為均衡,6月17日最多,為382657條。

監測期內,通過輿情監測系統共監測到“吐槽類” 消費維權信息1232056條,占消費維權信息總量的18.99%。

監測發現,今年“618”促銷活動期間消費維權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價格競爭、短信騷擾、紅包活動、假冒偽劣等方面。

報告顯示,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112384條。每日負面信息量較為平穩,日均在5600條左右,其中6月12日和6月17日相對較高。直播帶貨的“槽點”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直播帶貨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證照信息公示義務;部分主播特別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嫌存在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等違規宣傳問題;產品質量貨不對板,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直播刷粉絲數據、銷售量刷單造假“殺雛”;售后服務難保障等。

報告認為,本次監測期內,盡管監測到的“吐槽類”消費維權信息僅占消費維權信息總量的18.99%,但綜合分析監測期內網絡輿情集中“吐槽”的上述問題和典型案例不難發現,槽點背后的問題苗頭值得警惕:

一是火爆的直播帶貨營銷場景中,平臺責任意識、品質意識缺失的現象值得警惕。

二是以價格引流量的促銷競爭中,無視消費者合法權益與良好感知的做法值得警惕。

三是短信促銷的頻繁精準轟炸中,消費者“防范意識疲勞”“選擇默認侵權”的現象值得警惕。

四是以紅包“邀約”消費者互動的“游戲”中,“誠信”與“尊重”元素含量縮水、“消費信心值”被損耗的現象值得警惕。

五是電商多頭格局態勢下,個別購物APP平臺公然出現的霸王條款、“奇葩”規則值得警惕。

關鍵詞: 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