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關注房產紅本本】山東泰安破解不動產權證辦理難的“奧秘”何在

時間:2021-01-25 09:26:16    來源:新華社    

在山東省泰安市寶龍國際社區,對于已入住10年的居民王興霞來說,2020年是讓她格外心安的一年。拿到紅彤彤的不動產權證,她的臉上寫滿了喜悅,“心中的房子”落了地。

建成于2008年的寶龍國際社區,由于部分業主違章建筑侵占規劃綠地面積,導致竣工驗收手續無法辦理,沒有違建的業主跟著受連累,500多名業主辦不下不動產權證,給子女上學、工商登記、房產交易等帶來諸多不便。

“沒有不動產權證,光為孫子就近入學就費了不少心,開過多次居住證明,家里經營的企業也沒法辦理住房抵押貸款。現在終于拿到了證,心里徹底踏實了。”王興霞說。

2019年以來,泰安市把解決群眾買房辦證難問題作為“第一號”民生工程,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工作專班,27個政府職能部門勁往一處使,變“層級審、部門批”為“集中審、一遍過”,創新制度、優化流程,疏通堵點、破解難點,成效顯著。

“房產紅本本”雖薄,卻關乎群眾切身利益。近年來,在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成為不少城市面臨的難題,“有房無證”群眾反映強烈。

“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不能再回避再逃避,我們絕不把歷史遺留問題再留給歷史。”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說。

圍繞“給群眾辦證”這條主線,泰安市將解決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列入市委常委會重點解決事項,并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工作專班,抽調100余名業務骨干,開始啃一個個“硬骨頭”。

本著上不觸及質量安全這根“高壓線”、下不觸及法律法規這條紅線的原則,泰安市梳理再造工作流程,將納入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的項目辦理事項由45項壓減至12項,大幅減少了部門、企業、群眾三方“來回跑”的現象。

據泰安市工作專班綜合協調組常務副組長張濤介紹,泰安創新實行容缺辦理、集中會審、證繳分離等方式。以容缺辦理為例,在嚴控用地規劃、質量安全關鍵環節基礎上,重點把握土地、規劃、施工、消防、稅費等5個節點的管理,只出具意見和必要驗證材料即可辦證,大大縮短了辦證時間。

以寶龍國際社區為例,按照以往流程和政策,只要有一戶違建還在,規劃中的綠地率就達不到,開發商就拿不到產權總證,業主也就辦不了“小證”。對此,工作專班創新受理流程,將登記與違建處置分離,先給開發商和沒有違建的業主辦證。同時,違建只要拆除完畢并恢復成綠地,相關業主也可以辦證。

泰安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王超說,泰安市大力實施“分項提速”“創新辦證”“違建清理”“稅費征繳”四個專項行動,分門別類、并行推進問題解決,讓難解的問題有解。

其中,對于超出規劃面積、超容積率的,按照現狀進行規劃核測;對于消防未驗收的,依據項目開工建設時的標準驗收;對于質量未驗收的,依照項目竣工時的標準進行檢測;對于欠繳土地出讓金的,參照當時房產銷售的實際價格、周邊合法房產的成交價格以及周邊平均土地出讓價格進行評估,依據中介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繳納。

“我們堅持‘不讓不法商人得利’,絕不允許開發建設單位將應由單位補繳的費用轉嫁給購房群眾。”崔洪剛說,泰安市用好法律法規這個有力武器,由政法部門牽頭,組織公檢法、紀檢監察機關,對行政違法、合同違約、涉嫌犯罪等不法企業,依法從快進入司法程序,一追到底、嚴肅處理。

為防止房地產市場突出問題“前改后犯”,泰安市還探索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規范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信息檔案管理制度,建設房地產領域行政審批信息共享平臺、房地產市場監測監管平臺“兩制度兩平臺”長效管理機制。

同時,利用泰安市政務共享交換平臺及政務大數據平臺提供的土地、規劃、住建、稅務、市場監管、信用、人社、公安、民政等部門的數據,泰安市房地產市場監測監管平臺建立預警信息的溯源機制,實現房地產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監測監管。

截至2020年,泰安市累計整治346個項目、840多萬平方米,惠及7.5萬戶家庭、近23萬人;累計收繳土地出讓金、綜合配套費等長期拖欠稅費(金)2.06億元。

一本本大紅的不動產權證遞到群眾手中,進一步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華社記者孫曉輝、王志)

關鍵詞: 泰安 不動產權證辦理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