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青島老年學車專班首期10人 比小學生都認真

時間:2021-04-09 16:42:37    來源:半島都市報    

原標題:“老驥”全選手動擋,“學霸”已在戰科三

腳先踩住離合,然后右手順利掛擋,73歲的郝建生老人目不轉睛地盯著車窗外的雨刷器找點位,不慌不忙地掛上倒車擋位,將車停進地面畫好的車庫區域,隨后松了一口氣,科目二教練江山喊出一個“好”字。與此同時,科目三訓練場地內的趙先生轉頭看了反光鏡,細心地觀察車外路況,用手撥動轉向燈,準備變更車道,雖然他已經成功“闖過”科目二考試這關,對于科目三的練絲毫不馬虎。記者用兩周的時間跟訪這群練車的老人,在這些老人身上,驗證了一句話,“追夢,多大年齡開始都不算晚,沒有辛苦可言。”

電腦操作拖后腿,“三力”首考沒過關

“說不失望肯定是假的,但是不怕沒通過,大不了再來一次嘛。”郝建生笑著說,2020年11月24日,郝建生在青島市車管所參加體檢前的“三力”測試,這也是公安部交管新政放寬駕考年齡限制以來,首次迎來年滿70歲的報考學員,針對70歲以上考生,新增了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三力”測試。“三力”測試主要測試的內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交通標志、信號燈等。公安部頒布這個政策也是有原因的,有一些老人可能會有反應遲鈍的現象,如果在駕車中遇到緊急情況來不及反應,對安全駕駛會有很大影響,所以需要先做“三力”測試。

當時記者在場目睹了整個測試過程,郝建生在青島市車管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采用電腦答題,測試由系統隨機抽取20道題,包括10道選擇題和10道判斷題,測試時間為20分鐘。能力測試滿分為100分,成績達到90分的為合格。郝建生還沒有全部做完,但由于已經超出規定的錯誤題數,系統便提示結束考試,郝建生起身搖了搖頭,走出考場。

“其實并不難,都是一些交通常識,可惜沒提前準備電腦操作,所以慌了神。”郝建生對于測試沒通過這個結果,一點也不氣餒,倒是表現出了十分樂觀的態度,同行的74歲李連法老人也沒有通過三力測試。按照要求,未通過的可以在三個月內補測兩次,測試成績三個月內報名有效,聽到這個消息,兩位老人相互加油鼓勁,立志下次通過要順利報名挑戰駕考。

“我只要是閑著沒事,就看手機看電腦,用鼠標點著做題,都上癮了。”郝建生展示出自己的手機軟件,有大量做題記錄。他堅信理論考試要多做題,首次“三力”測試結束后,回家第一時間讓家人給他下載了“駕考寶典”App還有“駕校一點通”通過電腦端練題,熟練掌握交通法規、交通標志等基礎內容,經過20多天的練,郝建生等來了第二次“三力”測試的機會。

“說實話,第一次參加“三力”測試一點也不緊張,反倒是第二次有點緊張了,畢竟準備了很長時間。”去年12月11日,郝建生在城運控股公交駕校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又來到青島市車管所,同行的6位老人,共有5人通過“三力“測試。順利通過“三力“測試后,郝建生有了更多的信心備考科目一。

1月中旬,郝建生科目一考試97分,順利通過科目一考試,就意味著可以正式上車練了。當天晚上,郝建生跟家人特意喝了點小酒,想起年輕的時候,礙于工作時間和生活條件,老人未能取得駕照,后來又受學車年齡限制不能學,這下子,自己終于能考駕照實現開車上路了。

側方位停車壓線,收拾心情再迎戰

“當時很激動,手往方向盤一放,感覺這么多年的夢想就要實現了。”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后,1月22日,郝建生終于坐上駕駛座,開始了科目二的練

“一開始確實緊張,想著踩離合,忘了掛擋,想著看雨刷器的點,忘了看反光鏡的位置。”起初,郝建生的科目二練并不順利,既要掌握考試題目內容,還要熟練掌握技巧,70多歲的老人,明顯有些吃力。

“郝大叔,左腳松離合要慢直到半聯動,同時右腳慢加油,不要著急。”江山慢慢抬手示意,郝建生的教練江山,來自城運控股公交駕校,已經帶了好幾位老人練科目二。為了幫助老人盡快掌握科目二的要領,江山按照駕校要求把各項考試內容分層教學,避免老人在訓練過程中弄混駕駛技巧,同行一起練的老人可以跟車學,觀摩別的學員練情況,每跟車一次,便會多增加一次記憶。

“曲線行駛對于老人來說有一些難度,為了方便看地上的線,他們經常把身體探出去,其實這是不合規定的,需要一點點糾正動作。”江山說完又朝郝建生揮手示意,“身體收回去,借助反光鏡看實線,不要慌。”由于室外練車天氣較冷加上春節放假,郝建生暫停了一段時間的練,2月下旬,又接著開始練車。

3月19日上午,記者來到訓練場地,跟在郝建生的車上,只見郝建生手中穩穩握著方向盤,眼睛盯著后視鏡。“右側有點寬呀!”“斜了!”“調一下!”“倒進去了!”在駕校教練的悉心指導下,郝建生逐漸掌握了科目二的各項考試內容,已經能夠獨立熟練完成各項考試內容,側方位停車、倒車入庫、坡道定點停車和起步、直角轉彎、曲線行駛。

“半坡起步算是很有難度,確實很考驗腳力,耐力。”71歲的欒圣洲是跟郝建生一起練科目二的,兩個人進度相同。3月23日,郝建生和欒圣洲跟著教練一起前往城陽惜福鎮進行科目二考試。

考試前,候考區域圍了好多人,大家都很緊張,眼睛就沒離開過考試車輛,仿佛在看一場精彩的球賽。“常側方位停車是練得最好的,到了考場就發揮失利了,有點可惜。”郝建生遠遠地望著考試車輛駛離,由于側方位停車項目壓線,所以考試成績不及格。

“多闖兩次就好了,好事多磨。”眼看著同伴欒圣洲順利通過,自己面對科目二首考失利,郝建生卻從容了很多。第二天繼續到考場練,依舊準時上車,“每天按時來練車,已經成為了我的工作一樣,還挺喜歡這種感覺的,找到一件可以專一去做的事情,這樣退休生活也不無聊。”3月30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訓練場地,郝建生笑著講起自己上個周在考場的科目二“闖關”心情,說完系好安全帶,摸著方向盤,拉下手剎,準備發動汽車繼續訓練。

比小學生都認真,全力備戰科目三

2020年12月24日,全國首家“老年學車專班”在青島開班,是由城運控股公交駕校開設的,首班學員10人,曾是戰機飛行員的88歲尹鈺煥老人也到了現場報名,引起了不少老年人的關注。據了解,到目前為止,88歲的尹鈺煥老人還未通過“三力”測試,這10名老人中已有7人順利通過“三力”測試,其中4人備考科目二,1人在備考科目三。每天,都會有老人按時到達訓練場地上車練,有的老人即便是科目二考了兩次,也并不氣餒,依舊全勤“打卡”,全力備戰科目三考試。

“變更車道,避讓行人……”科目三場地內,68歲的趙先生正在練科目三考試內容,為4月15日的科目三考試做準備。教練楊磊正在身旁耐心地叮囑,觀察著趙先生腳下的變化。

“當我第一次練科目三,加油門的時候,車身迅速向前行駛,我那一下子真是實現了開車的感覺,想了好多年。”趙先生回憶起剛上車訓練科目三的場景,還顯得意猶未盡。他將駕考的四個科目考試看做闖關,每一關都闖得并不容易。與其他老人不同的是,由于年齡不受限,趙先生并沒有參加“三力”測試,但是從去年12月份到今年1月份,科目二也是闖了兩次關才如愿通過。

“會車、超車、掉頭……我多跟車看幾遍。”每次結束練時間后,趙先生并沒有及時離開場地,而是跟在年輕學員楊女士車上,當教練重新帶領年輕學員跑場地時,趙先生便坐在后排駕駛座上,身體向前傾斜,眼睛盯著前方年輕學員的各項操作,雙手端著手機在后方錄著,嘴里小聲念叨著步驟,反復加深自己的記憶,遇到自己最容易出錯的地方,便及時詢問楊磊,回家抽空再反復播放視頻觀看,回憶各個步驟要點。

“真是比小學生都認真,說實話,雖然老年人學車年齡大了,但是有些老人的身體素質就是很好,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剝奪老年人學車的權利,國家既然放開了就是做過相關調研的,我還挺自豪自己有一位年齡這么大的同學呢”,楊女士說,自己跟老人們一起練過幾次,每次老人比自己來得都早。

倒三趟公交練車,總結“四勤”學法

不遠處的科目二場地內,75歲的宋維紹老人解開安全帶,拉上手剎,穩地停好車,開門下車走到車前方右前輪,伸出一只腳比量距離,仔細地比較距離實線的距離,搖了搖頭,用手抬了一下眼鏡架,嘴里念叨著,“還是差了一點,教練說起碼要留30厘米的距離。”說完宋維紹走上車,系好安全帶,繼續進行移庫練。4月7日上午,記者見到宋維紹的時候,他已經在場地練科目二一個月了,每天雷打不動一呆就是半天,直到練累了才離開。

宋維紹住在嶗山流清河,每天早上4點多便準時起床,吃完早飯收拾好,從家走到車站趕6點10分的首班車,前往市北區鎮一路的駕校,整個路程花費將兩個小時,中途要換乘3次公交車。“學嘛,這有什么辛苦的,談不上辛苦,我不著急考出來駕照,功到自然就成了。”提起練車路途的奔波,宋維紹并不在意,反倒覺得是一種享受。說起自己的動力,源自教練于波,起初宋維紹學科目二的時候找不準距離,于是教練于波就讓老人下車查看,反復比較車輪位置與實線之間的距離,以及方向盤的調整幅度。此外,于波還觀察到,老人身邊一旦有人就會緊張,于是他便嘗試下車減輕老人心理負擔。

“老人非常自律,教給他的東西,他都會下車自己反復地看,但是反應能力上比年輕人還是要慢一些,于是就這樣反反復復地上車操作,下車觀察,自己找正確感覺,這樣老人的記憶力也就跟上來了。”對于宋維紹老人的稱贊,教練于波顯得有些不好意思,面對比自己父親還年長的老人,讓老人學明白學扎實是他最大的愿望。

說起訓練方法,宋維紹自己總結了“四勤”學法,每天都堅持這“四勤”,宋維紹指著車說道:“首先是勤問,只有多問才能學到更多的駕車技巧;勤請教練做示范,不要因為年齡大了不好意思開口;勤請教練提毛病,只有在訓練中及時發現問題,才能及時改正;勤觀察,訓練之余,多留心觀察其他學員的訓練,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鐘迎雪

關鍵詞: 青島 老年學車專班 小學生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