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黃河口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向社會征求意見 推進建設工作

時間:2021-10-09 11:47:38    來源:山東商報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作為黃河入???,黃河三角洲土地資源優勢突出,地理區位條件優越。為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日,《黃河口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向社會征求意見,作為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管理的指導文件,確保建成全國第一處陸海統籌型國家公園。

黃河口區域位于渤海灣與萊洲灣交匯處,黃河口國家公園范圍劃定充分結合黃河口區域實際情況,根據黃河入海流路規劃、水沙關系和變化趨勢以及陸海地質演變規律研究結果,以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山東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山東東營河口淺海貝類海洋特別保護區、山東東營利津國家級底棲魚類生態海洋特別保護區、山東黃河口半滑舌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山東黃河口生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山東萊州灣蛭類生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為主體,同時將黃河口區域海洋生物的重要產卵場和孵育場等生態價值較高的區域納入黃河口國家公園范圍。

黃河口國家公園整合現有8個自然保護地,將原自然保護地內永久基本農田及已依法取得探礦權或采礦權的區域全部調出,劃定范圍面積352291公頃;核心保護區面積為184103公頃;一般控制面積168188公頃。

黃河口國家公園是一座研究和展示三角洲各種沉積相和沉積構造的天然“實驗室”“博物館”,擁有世界罕見的黃龍入海、河海交匯奇觀,更是環西太洋和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重要的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犊傮w規劃》提出,黃河口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保護、科研、教育、游憩等綜合功能,以完整“河-陸-灘-海”生態系統、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候鳥遷徙和三角洲沉積構造為特色的國家公園。

根據《總體規劃》,將圍繞黃河口國家公園科學研究發展需求,搭建高層次人才柔流動臺,成立黃河口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根據國家公園空間資源分布,打造“一條黃河故道游憩體驗帶、兩個生態發展核、四大自然體驗區、四處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六個游憩體驗區域”,構建“游憩體驗點—游憩體驗線路—游憩體驗區—游憩體驗網絡”模式,形成多元自然與文化體驗網絡體系,開展研修研學體驗、觀光益智體驗、尋蹤探秘體驗和娛樂休閑體驗,實現黃河口國家公園游憩體驗可持續發展。

通過綜合場館式、開放體驗式、媒體傳播式和交互溝通式,開展國家公園自然教育,構建“一個綜合自然教育中心+三個研學教育基地+N條戶外自然教育路線”的自然教育展示體系,即以大汶流區域作為綜合自然教育中心,黃河口、小島河和一千二等研學教育基地為補充,多條戶外自然教育路線為牽引,形成點、線串聯,室內與室外教育展示有機結合,打造不同教育主題,滿足不同群體有條件地開展與資源特色相一致的活動。(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史尚靜)

關鍵詞: 黃河口國家公園 總體規劃 公開征意見 建設工作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