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云南金平:爭做民族團結“石榴籽” 共繪沙依坡鄉美好生活“新畫卷”

時間:2022-03-11 17:30:31    來源:云南網    

犁地、修埂、施肥、播種、拉膜……伴隨著手機里播放的民族歌曲,田野間不時傳出陣陣歡笑聲。驚蟄過后,氣溫回升,3月10日一大早,在金平縣沙依坡鄉阿哈迷自然村村民曹正學家的田里,他和幾個鄰居一起正忙著育秧。

遠眺沙依坡鄉村寨

“大家一起干才有勁兒,今天干完我們家的,明天去干他們家的。”曹正學笑著說。農忙時節,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大家像一家人一樣,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早春時節的沙依坡鄉,處處洋溢著各民族團結如詩、奮斗如歌、繁榮如畫的濃厚氛圍。

一起干活才有勁兒

“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民族團結手牽手,和諧發展心連心,大家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在沙依坡鄉老馬寨自然村的球場旁,“光榮在黨50年”老黨員曹正綠和楊學英夫妻倆經常和村們說道。幾十年前,夫妻倆作為村民們投票選出來的村干部,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兢兢業業團結帶領全村彝族同胞靠發展種養殖致富,深受村民的歡迎和好評。

沙依坡鄉世居著哈尼族、彝族、漢族、苗族、傣族和壯族6種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6.8%。長期以來,各民族在經濟上相互依存,在文化上包容并蓄,在情感上水乳交融。近年來,隨著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顯著提升,鄉村的舊貌新顏的蝶變,一幅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美麗畫卷正在沙依坡鄉徐徐展開。

沙依坡鄉的木瓜產業

曬場坡村是沙依坡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村,安置了浪板上寨、浪板下寨、罵波村民小組103戶412人,是一個彝族、哈尼族、苗族、瑤族、漢族等多民族共同居住的村寨。人間三月天,春光正當時,走進村中,柵欄里盛開的油菜花,干凈整潔的村莊環境,色彩鮮艷、主題鮮明的民族團結壁畫與優美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仿佛進入一幅別具民族風情的連環畫中。

“我們現在生活好了,家家戶戶和睦相處,從來沒因小事紅過臉。”在自家門口帶著孫兒散步的村民馬琴芬高興地說,現在村里大家親如一家,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曬場坡村共有24名黨員,多數為少數民族黨員,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提升中,各民族黨員始終沖在最前面,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并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群眾種植陽春砂仁1700多畝、香(芭)蕉2000多畝、菠蘿蜜1100多畝,實現了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780元,曬場坡村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先進村”。

“大事小情共同幫、公益事業共同干、產業發展共同謀、美麗村寨共同建,只要大家心貼心、手挽手,好日子就能更長久。”曬場坡村黨支部書記黃自忠對于村里大家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氛圍感受頗深。

曬場坡村一角

曬場坡村的團結發展折射出當地促進鄉村振興、扎實推進民族團結示范村建設的顯著成效,各民族宛如一個個音符,奏響了沙依坡鄉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向前發展的動人樂章。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民族團結是各族群眾幸福穩定的基石,加快發展是促進的民族團結進步的關鍵。”沙依坡鄉黨委書記徐福俊表示,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沙依坡鄉把產業作為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抓手,圍繞“一縣一業”規劃,在低熱河谷地區發展香(芭)蕉、菠蘿蜜、火龍果、芒果、澳洲堅果等特色熱帶水果種植,在中高海拔地區發展砂仁、板藍根、草果、重樓、石斛等中草藥材種植,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全力打造林上有果、林下有雞有藥的綠色高效農業,2021年,沙依坡鄉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480元,全鄉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日益改善,正攜手邁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云南網通訊員初政艷攝影報道

關鍵詞: 民族團結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