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華能龍開口水電站——金沙水暖潤兩岸

時間:2022-03-30 19:41:01    來源:云南網    

云嶺春早,金沙水暖。走進位于鶴慶縣境內金沙江中游河段的華能龍開口水電站,滿眼皆是青翠欲滴的綠色。波光粼粼的金沙江兩岸,覆蓋著剛發出嫩芽的綠植,從大壩高處眺望,岸綠、水清、河暢、景美,展開環境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美麗畫卷。

生態環保理念貫穿始終

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型水電站,龍開口水電站是華能集團在金沙江上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的第一個水電項目,也是華能集團實施“跨流域”發展戰略的標志性工程。電站以“綠色環保”為宗旨,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觀,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建設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保護一片環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諧”的理念,在金沙江中游第一個建成珍稀魚類人工增殖放流站,建立了珍稀植物園、廢水零排放系統等。建成以來,先后榮獲“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等榮譽。2021年底,龍開口水電站又獲得“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稱號,成為云南省、華能集團首家入選的生產建設項目。

龍開口水電廠副廠長曹一凡介紹,電站在工程建設中始終堅持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秉承“同時設計、超前實施、提前投運、運行有效”的理念,開工之初就確立了建設金沙江上的綠色電站的目標,工程建設符合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環保水保措施主要包括魚類增殖站的運行管理、水生生態監測、陸生生態調查、水環境檢測、廠區兩岸綠化等;項目建設區水土流失防治采取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形成完整的綜合防護體系。施工結束后,積極恢復景觀,投資近2000萬元進行植被恢復和復墾。此外,水電站建設中堅持科技創新、示范引領,運用水土保持遙感監測、三維模型設計、植生袋或爬藤植物生態護坡等新技術,積極營造良好水土保持生態;在水電工程中首次采用三級豎井解決半成品料高700米落差和長距離空間轉彎膠帶機運輸成品骨料,減少占用耕地林地面積504畝;采用竹條牽引方式種植爬藤植物覆蓋坡面,應用香根草的發達根系防治邊坡,成功解決了渣場邊坡綠化及水土流失問題,同時修建珍稀植物園,對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紅椿樹進行移栽保護。

心系民生冷暖,造福一方百姓。龍開口水電站在大壩左右岸設置灌溉引水取水口,每年為下游沿岸10.8萬畝農田提供灌溉用水7937萬方,人畜用水202萬方,這一匠心獨運的惠民舉措極大地方便了當地群眾。此外,為積極響應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號召,龍開口水電站依托“華能百千萬工程”援助機制,每年在庫區實施“村容村貌整治項目”和“環境保護工程”,有效解決了庫區村莊垃圾處置問題,切實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環境,讓人居環境更加和諧。工程結束后,電站將燕子崖渣場、料場植被恢復工程供水系統及投資3.52億元長48公里的公路,無償移交地方政府,助力當地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

勇于創新推進綠色發展

2021年5月,龍開口水電站集運魚系統建成并投入試運行,該集運魚系統是華能集團投資建設的首個集運魚系統,同時也是云南省首個大型水電站集運魚系統。該系統的建成投運,突破了水電站大壩對上下游魚類活動的阻隔,為中華金沙鰍、長薄鰍、短須裂腹魚、鱸鯉等金沙江瀕危土著魚種的種群繁殖和基因交流創造了條件,成為助力長江流域整體生態恢復的新舉措,人們都風趣地比喻:“今后金沙江的魚兒有網約車啦”。

“親魚培育池里2厘米左右的灰色小魚苗是魚類增殖站年后剛培育出的魚苗,過幾個月魚兒長大一些,就可以轉移到室外的方形魚苗培育池進行下一級的培育,最后再進行集中放流。”龍開口魚類增殖站科研人員介紹,增殖站于2009年11月開工建設,2010年7月投入運行,是金沙江中游第一個投入運行的珍稀魚類人工增殖站,委托云南省漁業科學研究院運行管理,已成功人工繁殖短須裂腹魚、細鱗裂腹魚、巖原鯉、鱸鯉和長薄鰍等5種國家珍稀金沙江土著魚類,投運至今已連續12年進行了13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動,放流的魚類數量達196萬余尾。

魚類增殖站不僅有效保護了龍開口江段的各種稀有魚類,最大限度減少水電工程帶來的不良影響,而且成了水電站的環保科普宣傳展示窗口,展示了中國水電建設注重科技創新、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發展理念。

截至2021年,華能瀾滄江公司已投產發電項目完成水土保持投資35.64億元,在建項目3.78億元,西藏清潔能源基地水電站項目初步估算21.28億元。糯扎渡、小灣、景洪、功果橋等瀾滄江上的梯級電站正持續發力,積極探索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融合發展,以技術創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云南網記者侯婷婷王永剛

關鍵詞: 水土保持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