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今日頭條 > 正文

山東實施新舊動能轉換三年 實現系統性重塑

時間:2021-08-23 07:53:49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強化動力支撐,形成引領動能轉換新機制

——全面強化創新、改革、開放“三大動力”,完善“放管服”、制度創新、干部人才、交通運輸“四大支撐”,保障新舊動能轉換的系統、整體、協同

新舊動能轉換本質上是一場思想觀念、生產方式、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的深刻變革。這既需要市場“無形之手”的牽引,也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導。

“深圳新動能發展勢頭迅猛,主要是因為有一整套動力、保障體系,營造出了動能轉換的良好生態。這幾年山東這方面的變化非常明顯。”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說。

企業創新曾是山東的短板——2016年山東高新技術企業只有4692家,僅占全國的4.5%,而粵蘇浙分別達到19855家、13183家、7707家。

“熱效率提升到50%,意義不亞于人類史上首次百米跑跑進10秒!”去年9月16日,濰柴集團發布全球首款突破50%熱效率的商業化柴油機。濰柴的創新是山東高水建設創新型省份的典范。

整合120億元省級科創發展資金,實施省級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布局首批5家省實驗室;重點打造“1+30+N”創新創業共同體系;吸引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等國家戰略創新力量落戶山東……

3年多來,山東打出創新發展“組合拳”,催生出“化學反應”:去年底高新技術企業超1.4萬家,比2018年翻了一番多,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5.1%,被國家表彰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效明顯的地方”。

新動能是新事物,新事物的壯大伴隨著對既有規則秩序和利益格局的改變。唯有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才能使成本曲線進入下降通道,讓經濟發展重獲新動能。

2019年7月,山東首家“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在濟南成立。兩年來,這里組織實施科技項目220個,建設研發機構66家,創立高技術企業124家。

又何止一個“四不像”。目前山東已備案的新型研發機構超300家,形成了一批不同主體、不同模式、不同路徑、不同方向的新型研發機構群體。

九大改革攻堅行動形成創新成果110多項;省屬企業混改戶數比例達到68.9%;科教體制、公共衛生和中醫藥等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山東點燃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引擎”,激活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

作為沿海大省,山東的經濟外向程度落后于粵浙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必須立足自身優勢基礎,引進新變量,創造新組合,提供新可能,培植新優勢。

出臺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45條意見,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工作“第一戰場”;運用臺思維,搭建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儒商大會等開放臺;完成山東自貿試驗區112項試點任務106項,一批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

2017年以來,山東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0711家、年均增長27.4%,世界500強投資企業增加143家,達812家。今年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75%,增幅列全國利用外資前六大省市首位。

“與前些年相比,這兩年山東開放水實現了跨越式提升,正迎頭趕上先進省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鄭世林說。

“放管服”改革、制度創新、干部人才、交通運輸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四大支撐”。3年多來,山東出臺系列政策舉措,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合理布局重大基礎設施,為新動能加速成長提供堅實的支撐保障,讓山東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山東正推動更深層次觀念變革、更加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更高水擴大開放,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創造活力和發展潛力。(大眾日報記者 劉兵 趙洪杰 付玉婷)

關鍵詞: 新舊動能轉換 體制機制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