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科技部與財政部聯合打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升級版”

時間:2018-06-26 10:39:10    來源:人民網    

科技部聯合財政部打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升級版”

科技部和財政部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當前我國與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要求相比,還存在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世界一流領軍科學家不足、管理體制機制亟待深化等問題,要大幅提升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原始創新能力、國際學術影響力、學科發展帶動力、國家需求和社會發展支撐力,打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升級版”。

意見提出目標,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形成定位準確、目標清晰、布局合理、引領發展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評價激勵制度基本完善,要凝聚和培養一批頂尖科研領軍人才和團隊,在部分重要學科方向要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實驗室經優化調整和新建,數量穩中有增,總量保持在700個左右。其中,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300個左右,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270個左右,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70個左右。到2025年,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要全面建成,科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若干實驗室要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科學中心和高水平創新高地,引領基礎科學研究發展,持續產出對世界科技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原創成果,在相關領域成為解決世界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的核心創新力量。

意見指出,要推進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調整,以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為重點,積極推進學科交叉國家研究中心建設,統籌企業、省部共建、軍民共建和港澳等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實現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的結構優化、領域優化和區域優化。要重點圍繞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長遠發展,圍繞區域創新和行業發展,選擇優勢單位和團隊布局建設,適當向布局較少或尚未布局的地方、行業部門傾斜,加強與國家相關科教計劃重點任務布局的銜接,推動實驗室聚焦重大科學前沿問題,超前布局可能引發重大變革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意見還指出,要關注國際學科領域發展新動態,遵循科學規律,適時調整實驗室研究方向和任務,促進更多優勢學科領域實現領跑并跑。對在國際上領跑并跑的實驗室加大穩定支持力度,對長期跟跑、多年無重大創新成果的實驗室予以優化調整。圍繞數學、物理、化學、地學、生物、醫學、農學、信息、材料、工程和智能制造等相關領域,在干細胞、合成生物學、園藝生物學、腦科學與類腦、深海深空深地探測、物聯網、納米科技、人工智能、極端制造、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安全、全球變化等前沿方向布局建設。

意見強調,要突出需求導向,在高新技術、現代農業、生態環境、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布局建設。加強與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交流合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企業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引導部門地方加大對實驗室建設發展的支持,落實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明確實驗室建設標準,加強評估考核,引導企業建立實驗室科研成果質量和效益評價機制,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動力。

意見還強調,要適應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特點,加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融合,聚焦符合科學發展趨勢且對未來長遠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的前沿科學問題,聚焦可能形成重大科學技術突破且對經濟發展方式產生重大影響的基礎科學問題,聚焦學科交叉前沿研究方向,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前沿性基礎研究。根據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長遠發展重大需求,在優勢學科群基礎上,成熟一個,啟動一個。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實行主任負責制,強化組建單位法人主體責任,加大中央財政穩定支持力度。

意見明確,要擴大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力度,深化實驗室“物”與“人”等資源開放共享的廣度和深度,提升實驗室認可度,推動實驗室儀器設備、重大科研數據等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探索開展基礎研究眾包眾籌眾創,將開放服務滿意度和普及度作為實驗室年度考核和定期評估的重要指標。推動實驗室建立固定與流動相結合的聘用制度,設置一定數量流動崗位,吸引本學科領域國際頂尖人才共同開展聯合研究。(記者 魏艷)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