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旅游 > 正文

為何小紅書挨批?警惕踩坑榜變成新的利益輸送鏈

時間:2021-10-25 10:39:58    來源:南方日報    

10月17日,被廣大網友聲討的景點濾鏡門主角小紅書終于發聲,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向用戶道歉。這款主打年輕人生活方式的APP表示,將會嘗試推出景區評分榜、踩坑榜之類的產品,便于用戶獲取更多元的信息。業內人士指出,適當使用濾鏡無可厚非,但應當杜絕和譴責造假、夸大等做法,景區景點也應當通過創新營銷內容、提升服務和改善環境等方式吸引游客。

警惕踩坑榜變成新的利益輸送鏈

滿懷期待想去體驗被旅游博主“種草”的網紅景點,結果遭遇“照騙”,廣大網友集體憤怒了。中秋開始,微博話題#小紅書的網圖濾鏡有多強#就在網上引起了熱烈討論,并持續至國慶假期結束,截至發稿時,閱讀量4.1億,討論次數4.3萬,原創人數超過4700人。夸張失實的食品和圖片引起了用戶的憤怒,不少網友更直斥小紅書平臺和旅游博主的濾鏡景點害人不淺。

10月17日,小紅書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道歉,承認部分用戶在分享過程中的確存在過度美化筆記的情況,觀看者實地探訪后出現較大落差,產生了被欺騙的感受。小紅書稱,《小紅書社區公約》有過“請盡量避免過度修飾”的明確倡議,未來將對“避坑”等內容作更多展示,還會嘗試推出景區評分榜、踩坑榜之類的產品。

不過,景區評分榜、踩坑榜引起了人們另一種擔憂,或會形成新的利益輸送鏈。小紅書依靠大量的UGC(用戶上傳)曝光量,每天有數十億次筆記曝光。隨著網紅、大V、種草官的走紅,經營相關賬號的營銷機構和個人已成為旅游景區景點追捧的對象,“種草筆記”也成了軟文廣告的投放之地。評分榜、踩坑榜若沒有完善的監管機制,很容易變成拿錢辦事或惡意差評的“新坑”,無法改變“濾鏡”的現象,甚至會出現專門捕捉負面的“濾鏡”敲詐勒索景區景點。

提供更好的服務和環境吸引游客

隨著數碼攝影技術的不斷升級,再加上手機攝影越來越普及,修圖技術操作越來越簡單,普通風景也能出“大片”。“人對美都是有期待的,現在誰發個照片不修一下圖呢?”幾乎每圖必修的旅游達人小王說,有時候拍出來的照片,遠沒有現場看到的景色震撼,必須要修一下才能展示景色的美,而有時候景色差強人意,但也不至于太差,來都來了,拍了照片修得好看一點然后再發朋友圈,“修過的圖自己看著也開心,別人看了也羨慕。”

“網紅為了增加流量、吸引眼球而使用濾鏡的出發點無可厚非,但使用太過了就不好了。如果使用造假、夸大或者刪減的做法則必須杜絕和予以譴責。”廣東省景區行業協會秘書長周志紅表示,游客也應該認識到,專業的攝影師在特定的時間和條件下,使用專業的設備和技術拍攝出來的照片比普通人平時見到的景色更美、更好看也是正常的。對于近年出現的網紅天梯等吸引游客打卡拍照,周志紅指出,類似的網紅打卡點至少提供了不一樣的拍照視角和構圖,迎合了人們的愛美之心和分享的愿望。

業內人士指出,現在各種網紅打卡點到處都是,但景區景點真正能夠吸引人的,還是優質的服務和環境,一家景區不能僅靠一個打卡點吸引人,其它地方都是臟亂差,讓自身變成現實中的“照騙”。“游客也需以平常心對待,正確認識宣傳照、網紅照和自己拍的照片的差距。”周志紅建議,游客在出游前應多渠道、全面地了解景區的情況再做出游決策,游客的選擇是不斷推動景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作者:蔡華鋒)

關鍵詞: 景點加濾鏡 常態 小紅書 挨批 踩坑榜 利益輸送鏈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