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旅游 > 正文

北京冬奧會遺產兌現 包括區域發展等七大方面

時間:2022-01-20 10:34:12    來源:北京商報    

體育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遺產

大眾冰雪運動普及

自冬奧會申辦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達到了3.46億人,冰雪運動參與率24.56%,“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從愿景逐步走向現實。

冰雪運動競技水平提升

2015-2020年,參加全國性冰雪運動比賽注冊運動員人數實現翻番,從5111名增長至11398名。國家隊獎牌總數已由2015年的42枚增至2019年的69枚,其中雪上項目的獎牌總數增幅更是接近翻番,由2015年的16枚攀升至31枚。

冰雪運動賽事蓬勃開展

全國專業性冰雪運動賽事遍地開花,從2015-2016賽季的45項增長至2018-2019賽季的77項。同時,國際冰雪賽事紛紛落戶中國,如2019年,國際雪聯城市越野滑雪積分賽和國際雪聯中國輪滑世界杯均落戶北京。

冰雪人才隊伍建設成果豐碩

群眾性冰雪運動組織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12月,我國正式注冊的各級冰雪運動社會組織共有792個,其中國家級協會8個、省級協會32個、其他冰雪運動社會組織752個,總數是2015年冰雪運動社會組織數量的2.89倍。

環境低碳奧運樹立典范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由每立方米78微克和每立方米30微克下降至每立方米33微克和每立方米23微克。北京市污水處理率由87.9%提高到95%,張家口市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占比由70%提高到100%。

全面推進低碳管理

奧運會歷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潔低碳的二氧化碳制冷劑;實現全部場館常規電力需求100%由綠色能源供給。

城市發展“永遠的奧林匹克之城”

“雙奧之城”——北京

北京是世界上首個既舉辦過夏奧會又舉辦冬奧會的“雙奧之城”。北京冬奧會傳承利用2008年奧運會遺產,充分發揮籌辦帶動和示范作用,進一步加速了北京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最美冬奧城”——延慶

延慶區作為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之一,大力發展特色文化體育旅游產業,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016-2020年旅游收入累計達到323億元,同比增長30.3%。形成了3條高速、1條高鐵、1條市郊鐵路的對外交通網絡。

“體育之城”——張家口

冰雪經濟和綠色產業拉動就業、助力脫貧,12個貧困縣區、1970個貧困村、9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截至2020年底,張家口冰場雪場達29個,2020-2021年雪季結束,累計參與冰雪運動人次突破500萬?;A設施建設提速升級,張家口全面跨入高鐵時代。

“城市復興新地標”——首鋼園

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首鋼滑雪大跳臺、國家體育總局冬季訓練中心等一批冬奧相關設施的建成使用,成為首鋼園區最亮眼的冬奧遺產。

區域發展推動京津冀協同

交通基礎設施相連相通

京張高鐵的開通使北京到延慶僅需26分鐘,到張家口僅需50分鐘。京禮高速的開通使延慶賽區至張家口賽區的轉場時間由原先的兩個半小時縮短到了50分鐘,也使自北京六環至張家口賽區由原來的3小時縮短了一半時間。

產業發展互補互促

以冬奧籌辦為契機,京張地區加大在通信設施、住宿餐飲、醫療服務、教育等多方面的投入,并建立健全協同共享的機制,努力推動和實現區域整體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冬奧公共服務已提前呈現出顯著的遺產效應。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

大力推動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獲得積極成效。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延慶奧林匹克園區、張家口崇禮奧林匹克公園、張家口奧林匹克頒獎廣場先后獲得奧林匹克命名正式批復。(北京商報記者關子辰 葛婷婷)

關鍵詞: 覆蓋七大方面 北京冬奧會 遺產兌現 區域發展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