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何不救?來看看真實原因,別被三國演義騙了

時間:2022-04-17 08:53:39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俗話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將近兩千年,說的也就是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的故事。桃園三結義與瓦崗英雄結義相比較起來,更具價值,也更受史學家們的推崇。

劉備乃是落魄的皇室宗親,幸得關羽、張飛二人的相助,才燃燒起了匡扶漢室之志,可以說這是與關羽、張飛二人結義,才燃燒起了劉備創業的激情。自從三人結拜之后,各自為匡扶漢室這個終極目標、出力、出錢。

公元219年,劉備已經占據荊州數郡、益州。在漢中之戰過后,他的實力更是大大增加。此時的關羽,坐鎮荊州,而張飛則統領閬中,而劉備呢也完成了他稱王的愿望。正當劉備準備進行下一步行動之時,常年坐鎮荊州的關羽,突然揮軍北上,直指曹魏襄樊地區,意在打破曹魏在中原地區的入口。

在《資治通鑒》記載:關羽果使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羽自率眾攻曹仁于樊。關羽出兵的目的也非常簡單,如果成功便可以實現當年諸葛亮所倡導的《降中對》,如果成功那么劉備便可以率領川軍出漢中,穿越秦嶺直指長安。

起初關羽打得非常順利,敗呂常,圍曹仁,不過很快曹操便派遣了援軍,由于禁掛帥,龐德為先鋒火速前往援救曹仁。龐德乃是西涼猛將,他與關羽死戰。并用用毒箭射傷了關羽左臂,局勢一度對關羽不利。好在后來,關羽利用暴漲的漢水,讓兵士們圍堤筑水,最終水淹了于禁七軍。

就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之下,關羽卻突然遭到了孫權、呂蒙、陸遜的偷襲。

原本留在江陵、公安的守將麋芳、傅士仁也不戰而降。而前線的關羽還一直以為荊州未失,雖然奮力與徐晃周旋,但最終還是被徐晃打敗。加上曹操,調遣張遼等將前來支援,關羽明白此時只有撤軍方可顧全大局。

另外一方面,呂蒙得到荊州之后對關羽之前的下屬,還有民眾,都采取厚待措施,這一招或許就是呂蒙所悟出的兵法吧。呂蒙這一招,直接導致關羽手底下的兵士都無心再戰。而關羽呢,一路向南撤退,最終安頓于麥城。

被困麥城期間,關羽數次求救于上庸的劉封、孟達,不過此二人根本不給關羽面子,一直按兵不動,坐視關羽被擒。而另外一方面,坐鎮川蜀的劉備,也貌似對關羽不聞不問。即使是關羽吃了敗仗,劉備也沒有派遣一兵一卒前去支援。

作為一代名將關羽,深知坐等孤城,遲早會被敵人所擒,于是關羽最終挑選了數十騎跟隨自己突圍,不過非常不幸最終在臨沮關羽一行人被孫權部下包圍,關羽、關平皆被斬首。分析到這里,就讓人感到非常奇怪,關羽作為蜀漢集團的元老級人物,劉備他為何坐視不管?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何不救?來看看真實原因!絕對不是三國演義里面那樣,劉備沒有及時救援關羽其實主要有四大原因!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第一個原因:時間上根本來不及出兵救援關羽

關羽突圍失敗于公元219年末,也就是219年的陽歷12月份。

在關羽得知南郡,江陵失守之后,關羽其實并沒有立馬撤退。因為在關羽心中料想,荊州不會如此輕易就丟,這恐怕是敵人的詭計。關羽不但沒有撤軍,還整軍與徐晃交戰,不過最終還是敗于徐晃之手。

在被徐晃打敗之后,關羽才真正得到可靠消息,荊州確實是丟掉了。這個時候,關羽才開始整軍撤退。而此時,劉備他是根本不知道關羽戰敗的,畢竟此前關羽是捷報頻傳。再者,使者前往蜀中也需要大半個月的時間。

如果天氣好,道路暢通,或許劉備在知道關羽戰敗時,已經到了關羽在麥城準備突圍之時。不過,即使是蜀軍個個有著像夏侯淵一樣,三天行500里,5天千1000里的本事,估計到麥城也是身心疲憊了。

根據《吳主傳》、還有范書《獻帝紀》可以確實的是孫權早在公元219年11月份,就已經得到了荊州。這從個史實來看,即使是劉備出軍及時也很難營救關羽。再者,蜀軍還不是個個都有夏侯淵一樣的本事。也不是每個士兵都有"赤兔馬"。

因此,第一個原因就是劉備他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整兵去營救關羽。在古代沒有電話,也沒有電報,因此消息傳遞沒有那么及時。

第二個原因:劉備沒有料到,糜芳會投降,而劉封也會無動于衷!

關羽作為劉備帳下第一大將,劉備對他的能力,還有帶兵的本事,以及團隊的協調能力,他是完全放心的。本身關羽的能力世間少有匹敵,就算是會遇到對手,以關羽的能力也足夠自保,大不了實在占不到便宜就退回荊州,待來日再作計較。

不過,讓劉備沒有想到的是,之前雖然關羽在戰場之上占盡了優勢,但是后來處于劣勢時,想要回到荊州以避鋒芒時,發現鎮守荊州的兩大守將,一個是劉備的舅子,也就是糜芳竟然帶頭投降了東吳呂蒙。再就是在糜芳投降之前,還說服了傅士仁,如此一來江陵、公安皆落入孫權之手,而關羽將會面臨退無所據的尷尬局面。

糜芳投降,這讓劉備沒有預料到。畢竟,糜芳的親大哥還在自己手下為官,而且糜芳也是自己的親舅子。但是更讓劉備沒有想到的是,劉封也跟著糜芳一樣,面對關羽的求救,竟然按兵不動,任由勢態發展。

糜芳、劉封的舉動,完全在劉備預料之外的。這才導致了關羽最終被生擒的尷尬局面。

而糜芳、傅士仁投降的消息同樣,劉備也只會是在12月的時候才會得知,不過當劉備得知這個消息時,關羽已經是神仙難救了。

第三個原因:劉備沒有料到孫權會突然背盟。

在漢中之戰前不久,劉備、關羽,剛剛與孫權達成一致協商。劉備把江夏、長沙、桂陽都分給孫權。而劉備自己則占有南郡、零陵、武陵。在當時,劉備因為要對付張魯、劉璋還有曹操。才不得不與孫權割地求和,但在內心劉備是根本不想分地盤給孫權的。

同樣的道理,孫權亦不愿意只收取江夏、長沙、桂陽。因為在赤壁之戰過后,孫權就提出要求,待劉備取得益州之后,便要將荊州全境全部轉交孫吳。然而,當時劉備已經得到益州,但荊州數郡,他仍然霸占不還孫吳。后來孫權帶兵前來,這才有了這個談和。在歷史上,稱之為"湘水劃界"。

在湘水劃界之后,其實孫權仍然是不滿劉備的。這個事情從孫權聯合曹操進攻關羽就足以說明問題,當時聽聞孫權與曹操聯合,就連關羽也將信將疑。從這里能說明什么問題?很簡單,關羽沒有搞好和盟友的關系,便出征伐魏,其實是不理智的。

同樣的,對于劉備而言。他沒有及時做好與孫權的聯系,維護好聯盟關系,也是作為一國之主的疏忽。殊不知,朋友的朋友就是敵人,但是朋友的敵人仍然有可能變成敵人。

總體來說,劉備當時是完全沒有考慮到有孫權這層關系在的。在后來劉備東征時,他便會考慮到會有曹魏前來支援。真不知道,在關羽北伐時,劉備為何會如此放心孫權?

第四個原因:打掃漢中戰場,來不及顧及到關羽。

上文說過,關羽乃是在劉備時期唯一有資格單獨帶兵作戰的大將。同時,關羽與劉備也有著不可分割的情義,用現在的話來說就相當于關羽是劉備的合伙人。因此,對于關羽的能力,還有信任度劉備可以說是給關羽打滿分的。

因此,在稱漢中王之后,劉備便授予關羽"假節權限",其意圖很簡單,就是想讓關羽便宜行事。加之,劉備剛剛在漢中打敗生平宿敵曹操,收復漢中全境。但是,曹操的大軍并沒有走完,而是全部屯駐于長安附近,其意圖很簡單就是想趁劉備立足未穩之際,再伺機拿下漢中這個入蜀突破口。

這個時候怎么辦呢?恰好剛剛拿得假節權限的關羽便揮師北上了,關羽此舉不但給曹操帶來了巨大的軍事壓力,同時也解放了劉備在漢中方面的軍事壓力。當時,曹操聽聞關羽出兵攻取襄樊立馬派遣援軍支援襄樊的曹仁。

而劉備呢,除了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之外,他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安排漢中的相關戰后事宜。例如:派遣魏延鎮守漢中,提拔后續良才王平、還有就是思考何時實施《漢中策》好早日匡扶漢室。但總體說起來,劉備的主要任務就是對漢中的治理,以及戰后的重建工作。

當時,曹操是把漢中的人口、錢財都遷移走了的。然而,漢中相當于是成都的咽喉,如此重要城池劉備他又怎么可能不極力做好戰后重建工作呢?可以說漢中的重要程度要在荊州之上,沒有荊州川蜀亦可存,如果沒有漢中,那么離滅亡就不遠了。

因此,劉備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去顧及到關羽。以上四點,也就是劉備為何沒有給關羽派遣一兵一卒的真正原因。

關鍵詞: 三國演義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