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四川羅家壩遺址首次出土大量龜甲 為巴人“尚巫”習俗提供佐證

時間:2021-03-01 11:15: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6日公布羅家壩遺址兩年的考古成果。考古人員首次在距今2000多年的東周墓葬中發掘出十余片龜甲,這些殘留有占卜痕跡的龜甲,為巴人“尚巫”俗提供了實物佐證。

羅家壩遺址位于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普光鎮進化村,分布面積約120萬方米,是川東地區目前保存最好、墓地規模最大的巴文化遺址。2019年至202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羅家壩遺址進行第5次、第6次發掘,清理墓葬75座。考古人員發現了龜甲、鹿角等與占卜、巫術相關的文物,這也是四川地區首次發現戰國時期的龜甲。

羅家壩遺址考古發掘領隊陳衛東介紹,出土的龜甲最大的長40厘米、寬30厘米,小的約有10厘米見方。龜甲上可以清楚看到一排排長方形的鉆孔,這正是古代巴人占卜留下的痕跡。據了解,古人占卜時會在龜甲上鉆鑿出凹槽以火燒灼,再根據出現的裂紋判斷吉兇,并在龜甲上刻下卜辭,這些刻辭即為“甲骨文”。

羅家壩遺址發現龜甲的墓葬等級都較高,隨葬品較多。陳衛東說,史料記載巴人“尚巫”,在巴人貴族墓葬中發現龜甲及鹿角,說明巫術可能在巴人的貴族群體中也很流行。

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兩件青銅腰帶,可能為巴人占卜時所穿戴的裝備。一件腰帶為鏤空的兩馬拉車造型,這是巴蜀地區首次發現該風格的腰帶;另一件腰帶上則鑲嵌了豬樣裝飾。

此外,考古人員在出土的印章和兵器上新發現了60多個巴蜀符號,為解決巴蜀符號究竟是不是文字的學術問題,提供了又一批實物資料。陳衛東表示,所有巴蜀墓葬中,羅家壩遺址出土巴蜀符號最多且序列最完整,“迄今為止已發現巴蜀符號達200多種,時間從戰國早期到西漢都有,演變序列清晰。”

據悉,發掘的75座墓葬中,80%以上都隨葬了兵器,包括箭鏃虎紋銅戈、長短劍等不同種類。陳衛東介紹,大量帶有典型巴蜀文化和楚文化風格的青銅器的出土,揭示出這一時期巴與楚、蜀的頻繁交流及文化融合,為研究當時社會組織、人群結構提供了重要材料。

關鍵詞: 四川 羅家壩遺址 龜甲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