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錄取通知書走紅 高校文創有“先天不足”?

時間:2021-07-15 15:55:30    來源:大眾日報    

“一手好牌”,下一個文創增長極?

文創“盯上”了高校錄取通知書其實不是偶然。做文化創意,就是要以創意的視角推動文化的轉化與傳播,這對個體的創造力有很高的要求。很顯然,創造力豐富、人才聚集的高校,具備很多發展文創的優勢,錄取通知書只是眾多文創的冰山一角。透過這一現象,不由得讓人對高校文創這“一手好牌”到底打得如何產生更多關注。

高校文創,顧名思義是以學校特有的校園文化內涵為基礎,經過精妙構思和創作,生產符合校園文化精神、傳播校園文化品牌的特殊產品和服務。它是高校文化的物化形式,同時也是高校文化的傳播載體。除了具備文化價值,高校文創也可以作為一種經濟產品,具備市場價值并創造經濟效益。

大眾對高校文創具有較為深刻的認知,北京大學風景魔方、南開大學百年校慶月餅、武漢大學櫻花郵局、山東大學“山大貓”系列文創、浙江大學圖書館系列文創等,總能憑借創意巧思和高校知名度,引起討論與關注。從整體看,目前高校文創的產品種類十分豐富,多為學校支持學生自主設計而孵化的文創產品,頗具創意。和生活有關的,如帽子、文化衫、杯具、日歷、絲巾、抱枕、帆布袋、晴雨傘、鑰匙扣、杯墊等;和工作、學有關的,如筆記本、明信片、書簽、信封信紙、膠帶、書包、U盤、筆等;并且,高校還會根據不同的時間段,推出不同的系列,如開學系列、畢業系列、校慶系列,具有較強的紀念價值。這些文創產品基本是將校訓、校徽、代表人物等文化元素貫穿于文創產品之中。像浙江大學推出的校慶系列文創中特別設計的一款“校慶衫”,有黑、灰、藏藍三種顏色,并將“浙江大學”繡于胸前,彰顯青春活力,體現文化傳承。

此外,脫離單純的產品,高校文創還輸出了文化服務,兼顧了文化效益和經濟效益,校園話劇、音樂節、舞臺劇等優秀作品不斷涌現,最具代表的當數南京大學學生原創話劇《蔣公的面子》。彼時還是大三學生的溫方伊將這個故事改編為一部喜劇搬上舞臺,由此創造了“一票難求”的校園演出奇跡——9年來,《蔣公的面子》共演出400余場,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不僅走出南京大學,還曾在美國等地巡演,票房超千萬元。有學者認為,以《蔣公的面子》為代表的一系列校園話劇之所以能開花結果,得益于大學深厚的文化土壤及自由的創作環境。

高校不僅在培養文化創意產業的生力軍,同時也創造了文創產品消費的良好氛圍。在高校里,聚集著各種創意工作室、創意集群,可以輻射文創發展。業內甚至寄予厚望:高校文創是繼博物館、文旅行業后,下一個文創的增長極。

想“出圈”,先要解決“先天不足”

瑕不掩瑜,目前很多高校文創發展空間仍相對逼仄,《蔣公的面子》這類現象級文創項目終究是“難得一見”。大多數高校文創載體還止步于上述生活用品和學工作用品,文化識別度并不高。雖然高校文化中可用的符號很多,像校園風景、典型建筑,但這些只是基礎符號,往往開發模式單一,容易雷同。

仔細分析,高校文創似乎有其“先天不足”。

一是高校創作團隊的“不穩定”。高校文創的參與主體主要是學生,他們既是設計者又是購買者。但學生作為創作團隊并不穩定,正如溫方伊在訪談中所言:“高校做文創的優勢是自由,沒有那么多經濟和體制的壓力。但是,高校的人員流動頻繁,學生幾年一換,剛剛熟悉業務可能就要離開了,是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即使有一些學生對文創充滿熱情、不計得失,也不能僅僅依靠學生的“為愛付出”,這樣既不現實也不負責。二是從文化到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轉換過程很難。誠然,很多高校歷史底蘊豐富,博物館、校史館、圖書館等文化資源豐富。但將這些文化資源、創意想法轉換為有口皆碑的文創產品,還有一段路要走。高校文創更多關注的是社會效益而非市場效益,但作為產品,其市場導向不可忽視。如果忽略市場的推動和檢驗,高校文創容易走向“粗制濫造”。不難發現,部分高校設置的文創商店,消費者僅僅是逛了一圈就會出來,原因在于里面的文創產品不夠精致,有的直接是將學校LOGO印在馬克杯上或者T恤上,普普通通的杯子和衣服就搖身變為文創產品。如此下來,文化消費者不僅無法形成共鳴,也很難買單。

高校有知識基礎、人才資源和文化底蘊等方面的優勢,文創的確有潛力“火出圈”。但只有解決好當下問題,才能走得更穩、行得更遠。具體說,要及早組建專業的創意人才隊伍,聘請專業化的管理團隊,保證文化產品生產的可持續。此外,不妨增強市場導向,把握市場發展的潮流和方向,突破已有的生產模式,對高校文創實行“優勝劣汰”,讓其走出“舒適圈”,推動高校文化創意和文化資源的落地。畢竟,高校錄取通知書花樣走紅,算得上是高校文創的“小試牛刀”。(朱子鈺)

關鍵詞: 錄取通知書 高校文創 先天不足 園林屏風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