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法治護航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3-01-26 07:56:58    來源:安徽日報    


(資料圖片)

“何曾蓄筆硯,景物自成詩。”美麗巢湖,風光如畫。環巢湖十大濕地,為巢湖串起了璀璨奪目的翡翠項鏈,筑起了天然的生態屏障。

秀麗的湖光山色,離不開法律法規的“呵護”。合肥堅持立法先行,出臺《關于加強環巢湖十大濕地保護的決定》等涉及水環境治理的11部法規規章,以法律之盾守護“最美巢湖”。

近日,中央依法治國辦正式印發《關于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和項目命名的決定》,合肥市被命名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以良法促善治,護航合肥騰飛。近年來,合肥市委、市政府堅持“改革創新、法治先行”的理念,先后出臺《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合肥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規劃綱要》《合肥市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為法治建設注入“源動力”。堅持“小切口立法”,針對巢湖治理、郵政快遞、餐飲外賣等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合肥及時出臺特色法規規章,保護重點領域、新興業態等健康發展。

厚培法治沃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合肥招標投標體制改革成為全國示范,“信易貸”平臺獲評“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特色平臺”,在該市11家銀行155個網點為企業代辦營業執照,設立163個“辦不成”反映窗口。行政管理更加高效,形成“2+13”科學決策制度體系,在全國較早建立并嚴格落實規范性文件“三統一”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執法監督更為有力,在全國首創行政處罰案件群眾公議制度,向群眾“晾曬”行政執法權,12年來累計接受群眾公議案件6000余件。

以法治思維引領基層治理,以多元主體推動分層共治,合肥始終在探索。位于該市瑤海區元木北苑小區的一處涼亭,原先是小區居民休閑納涼的場所,如今成了“百姓評理說事點”,不僅設置“百姓留言本”、法律圖書角,還吸納了一支由社區網格信息員、律師、黨員樓組長等組成的“說事評理團”,定期為居民答疑解惑。

近年來,合肥注重集合各類調解資源投入一線,建成“百姓評理說事點”947個,收集矛盾線索4362條,化解矛盾8644件;設立鎮街調委會151個、村居調委會1583個、行專調解委員會87個、“警民聯調室”115個,調解成功率超96%;探索“三所一庭”聯調模式,建成全省首個“三所一庭”聯調中心;打造“惠解憂”“左鄰右舍”“老張說事”“廬州街坊”等特色調解品牌,為推廣復制基層調解經驗提供了“合肥樣本”。

智慧“賦能”,合肥在數字法治政府建設方面跑出“加速度”。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實現重大突破,市縣鄉村14.2萬項事項全部網上辦理,實現長三角(G60科創走廊)45項企業事項、65項個人事項“跨省通辦”。建立“超時即同意”的數據共享申請審核機制,為“智慧審計”等提供1483類數據資源的批量授權。深入推進“首席數據官”試點,實現全市基礎企業法人庫的信息共享。完成編制《合肥市“城市大腦”重點項目建設三年計劃》和“智慧合肥”城市客廳初步設計方案,智慧合肥時空大數據平臺等重點項目加速建設。

法治環境的持續優化,激活合肥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該市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合肥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3.6%左右,經濟總量突破1.2萬億元。

“合肥市將以獲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為新起點、新契機,在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率先全面突破上有作為、有突破、有成效,為奮力譜寫合肥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法治力量、彰顯法治擔當。”合肥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許蓓蓓)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