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世界消息!滁州市出“棋”制勝改造老舊小區 讓“老居民”樂享“新生活”

時間:2023-04-23 05:55:17    來源:中安在線    


(資料圖片)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安徽省滁州市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將老舊小區改造這項民心工程辦進百姓“心坎上”。2022年,共投入資金4.2億元,改造老舊小區104個,惠及居民8489戶,加裝電梯83臺,新增體育健身、文化休閑場地63片,停車位1856個,非機動車充電樁821個。

滁州市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年度市政府“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強力推進,建立了“市指導、縣(市、區)組織、街道主抓”的三級聯動機制。同時,堅持體檢先行,組織安徽建筑大學組建技術服務團隊,系統梳理老舊片區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并利用微信小程序廣泛動員居民參與體檢問卷,充分吸取群眾意見,結合城市體檢結果,撰寫城市體檢報告。

圍繞老舊小區安全質量隱患、社區功能短板、長效管理等問題,科學謀劃年度改造項目,靶向確定改造內容,截至2021年底,滁州市老舊小區改造率達73.63%。

來安縣雙井巷樓小區通過對房屋主體進行加固維修,著力消除住宅外墻安全隱患、老化管道安全隱患。居民張大爺反映:“改造前,一下雨院子里水都排不出去,既不方便又不安全。這次政府給我們改造,不但安全隱患消除了,環境也改善了,連孫子來我家都說,爺爺家現在變得好漂亮。我們老兩口也安心在這兒繼續住了。”

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中問計于民、改造后問效于民。通過鼓勵居民參與,來贏得群眾支持,提高工作質效。瑯琊區野芳園小區建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出行難、停車難問題困擾居民多年,群眾改造意愿強烈。瑯琊區堅持“小區怎么改,居民最有發言權”,探索成立“居民服務中心”。改造前期邀請社區、業委會、小區黨員代表召開座談會、議事協商會,共商改造清單。同時,組織居民代表參與工程質量監督,居民代表“隨時聽取建議,隨時參與方案優化”。僅半年時間,該小區從開工到竣工順利實施,從“老破差”變成“新綠美”。

滁州市將拆除違法建設作為改造資金撥付必要條件,發動居民“主動拆”,據統計,2020年以來,累計“零補償”拆除違法建設近4萬平方米。

為回應群眾加裝電梯需求,滁州市出臺了《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實施辦法》,采取“政府補貼+部門引導+群眾自治自理”的模式,穩步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2022年共加裝電梯83臺。瑯琊區竹錦北苑小區4棟樓12個單元全部統一加裝了電梯,成為全省首個商品房小區整體加裝電梯的“先行者”。

滁州市抓住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機會,將老舊小區改造與城市更新深度融合,明確了市場化融資、片區化資源整合的工作方向。采取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方式,鼓勵扶持社會資本參與。

同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合理利用社區資源,集中布局、綜合配建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為小區居民提供家門口的一站式服務。來安縣回收公司片區改造項目改造后,該片區形成集醫、食、行、文、娛為一體的“5分鐘”居家服務圈,滿足了小區居民健康服務、公共休閑、無障礙、停車等需求,大大提高了社區服務功能。

此外,滁州市積極探索老舊小區改造后長效管理,堅持黨建引領,深入開展“皖美紅色物業”建設,指導街道、社區、物業公司、業委會成立小區黨組織,充分發揮小區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小區管理。對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通過“集中打捆”“就近打包”等方式引入專業化物業管理,目前全市已經實現改造后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100%,且物業費收繳率達到90%以上;對已進駐物業服務的,進行服務達標升級,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通過加強物業管理,徹底改變了老舊小區原本“臟亂差”的面貌。(特約通訊員 張碧輝 記者 檀美玲)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