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落實“三心”工作法 打通基層治理脈絡 世界新消息

時間:2023-05-22 15:58:27    來源:中安在線    


(資料圖片)

新增群眾文娛設施23個,新建居民活動場館900㎡,組建文藝小分隊4支,入戶走訪500余人次,收集意見建議200余條,解決實際問題90多件,調解居民矛盾17起……一組組數據記錄了社區干部一年忙碌的工作,反映了社區一年來可喜的變化。近年來,貴池區江口街道錦繡苑社區堅持聚焦居民需求,創新三“心”工作法,以建設“有品質、有溫度”的家園為目標,深耕社區紅色脈絡,架起黨群連心橋,暢通基層治理毛細血管,走出了一條社區治理的新路子。

聽民心,變群眾“找”為干部“跑”,為服務方向把準“脈”。

長滿青苔掛滿紅綢的古樹下,社區干部正在和居民們一起圍坐在社區公園休憩處開展懇談活動,共同為社區文明發展出謀劃策。“我們這邊屬于城鄉結合部,有的基礎設施還沒跟上”“最近居民樓里有人亂貼小廣告,還要及時清理”“小區里停車位沒有箭頭,車子停各個方向都有,影響美觀”……大家紛紛發言說著自身想法,社區干部一一做好記錄反饋,能清理的立即安排人員整改,不能馬上就辦的整理好意見做好項目謀劃逐步解決。原來,這幾棵古樹是社區居民心中的“福樹”,能乘涼避暑,是居民閑暇時間的“集散地”,社區干部就因地制宜將古樹打造成居民議事點,傾聽基層群眾的心聲。

社區以推進“皖美紅色物業”為平臺,將社區劃分為9個城市社區網格,設立4個小區黨支部,按照“一網一員”配齊網格長,織密“網格+小區黨支部”服務管理體系,通過定期召開居民代表座談會、開展“大走訪、大談心”活動、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全面收集民情民意,梳理匯總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并積極協調解決。針對社區老年群體較多,健身娛樂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社區積極協調爭取,建成了黨群服務中心、居民活動中心、網球場、籃球場、文化大舞臺等場館,為社區居民業余活動搭舞臺、建平臺。

貼民心,變群眾“看”為一起“干”,為服務增添“人情味”。

“社區是個大家庭,咱們既是居民也是主人,小事咱們互幫互助就能解決,難事咱們就找組織,準能解決!”正在參與志愿活動繡制五星紅旗的陳大媽自豪地對記者說道。

據悉,錦繡苑社區堅持讓居民唱“主角”,圍繞收集的群眾需求,充分利用新建的硬件設施,把喜愛文藝、精通文藝的居民骨干組織起來,組建“喜洋洋鑼鼓隊”“夕陽紅戲曲隊”等多支文化隊伍,鼓勵居民自編、自導、自演、自樂,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小區文化活動,中青老幼共412人參與其中。在社區兩委帶領下,社區老黨員、老干部、婦女等紛紛主動加入社區治理,組建起30余名的志愿者隊伍,幫助解決居民身邊難題,成為激活城市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的“紅色細胞”。社區工作從原來的群眾看著干部干,熱情不高的狀態轉變為現在干部群眾一起干,群眾深度融入到社區的各類服務工作中來。

聚民心,變群眾“訪”為群眾“贊”,為服務質效“提檔升級”。為有效解決社區“疑難雜癥”,社區還創新推出“紅物業”聯動管理機制,從業委會、物業、共建單位成員中挑選出24名黨員為成員,分別組成家政助手、搭把手搬運、矛盾協調、安全防護等四支為民服務紅色小分隊,將物業服務打造成為基層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紐帶,從衛生死角到綠化補種,從高空拋物探頭到電動車地面充電站,紅色物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22年以來,矛盾協調小分隊解決了私搭亂建、車輛亂停放、下水道堵塞、消防通道不暢等物居問題90余件,調解鄰里大小矛盾17例,小區物業工單投訴率同比下降了90%,物業費、停車費、公攤費收繳率提升到了95%。(通訊員 劉正卿 張婷婷)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