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陜西佛坪:秦嶺冷水魚“走出”國門 現代農業助縣域經濟發展_重點聚焦

時間:2023-02-16 19:31: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村民正在勞作。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片)

中新網西安2月16日電 題:陜西佛坪:秦嶺冷水魚“走出”國門 現代農業助縣域經濟發展

作者 李一璠

“這兩年訂單形勢不錯,總有外地的客商說,我們養的冷水魚品質好,出口國外收獲了一致好評。”陜西省漢中市佛坪縣秦地南漁業現代農業園園區負責人譚娟笑言。園區里,工人們正在以最快速度將一框框鱘魚過秤、裝車,這些來自秦嶺的冷水魚即將啟程“前往”越南。

圖為村民正在勞作。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陜西省漢中市佛坪縣地處秦嶺南麓,是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地。這里的天然水溫常年保持在18℃以下,是最佳冷水魚生存地,也是中國野生冷水魚最密布的地區。

日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農業農村及新型城鎮化領域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公布名單,佛坪縣秦地南農林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國家冷水魚養殖標準化示范區成功入選。

秦地南農林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漁業現代農業園區,位于佛坪縣陳家壩鎮,是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也是佛坪縣重點打造的集生產、觀光、科研、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特色農業園區。建園以來,秦地南創建了獨具特色的“瀕危物種產業化+生態微流水規模化+健康養殖常態化”的商業模式。目前,該園區占地120畝,養殖鱘魚10個品種28.6萬尾,年產商品魚約為200噸。目前,秦地南已成為陜西冷水魚養殖面積最大的漁業園區。

2020年底,據西安海關消息,經海關部門現場驗收審核,秦地南漁業現代農業園區獲批成為陜西首家出境水生動物養殖場。截至目前,累計出口商品鱘魚130余噸,創匯370余萬元;國內銷售180噸,主要銷售地區為西安、漢中、重慶、四川等。

“冷水魚本身的生長對環境要求較高,養殖過程中需采用無公害養殖技術,嚴格按無公害養殖規程進行管理,科學喂養,保證池水符合國家相關漁業生產用水標準。通過多種措施,保證周圍生態環境系統的穩定性,同時也培育高品質冷水魚。”譚娟介紹,冷水魚產業不但讓周邊民眾增收致富,還推動了健康生態模式的應用,采用中草藥預防魚病和微流水養殖,所有品種完全在自然環境下生長,因而養殖的鱘魚營養豐富、具有獨特的山野風味,成為當地綠色的康養食品和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產品在國內外市場逐步形成“靜美佛坪有好水,生態好水出好魚”的口碑,園區水產品的市場美譽度和競爭力不斷增強。

脫貧攻堅以來,企業與本村8戶貧困戶結對幫扶脫貧,先后來產業園務工的周邊農戶達128戶426人(其中貧困戶76戶262人),通過年均通過土地流轉、入園務工、結對幫扶等形式,年均助農增收60萬元左右,人均增收1400多元。“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帶動鄰近村民脫貧,實現了發展、惠民雙豐收。”譚娟說道。

近年來,佛坪縣依托獨特的地理環境與資源稟賦,大力發展金鱒魚、虹鱒魚、大鯢等10余種冷水魚養殖產業,合理規劃確定重點養殖區域。截至目前,該縣建成冷水魚養殖(繁育)場11個,其中有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3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1個、省級水產良種場1個、市級現代漁業園區4個,僅去年就實現產值1600萬元。

據悉,佛坪縣將持續推動現代農業標準化成果的轉化應用;孵化和培育一大批標準化農業龍頭企業,有效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培養一批從事標準化商品魚生態養殖的新型農民,拓展農民就業渠道,提高農民增收能力。(完)

關鍵詞: 現代農業 結對幫扶 現代農業園區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