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天天快資訊:央媒看蓮湖|西安市蓮湖區:織密服務網絡 兜起群眾大小事

時間:2023-03-28 18:18:20    來源:悅享蓮湖    

3月28日

央廣網刊發新聞報道


【資料圖】

《西安市蓮湖區:織密服務網絡 兜起群眾大小事》

跟著小編一起來看

一場疫情過后,“擁有健康的身體和有愛的關系網絡”成為不少人幸福生活“小目標”。在西安蓮湖區,“虛擬養老院”將分散居住的老年人納入服務的信息網,“家庭病床”“家醫簽約”讓老年人不出社區、在家就能實現醫養,“網格+”更是推動了“熟人社區”“好鄰居”的打造,兜起了群眾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溫暖著群眾的心窩。

信息化服務+產業化發展

養老服務“你呼我應”

洗衣做飯、打掃衛生、護理陪伴、出行散步……如今在蓮湖區,一次便捷呼叫、一個電話,就會有人上門,為老人提供一對一的專屬服務。

作為西安市老齡人口相對較多的區域,蓮湖區創新探索“養老機構+街道中心+日照中心+社區服務站”的蓮湖養老模式,目前養老服務總床位數已達到5297張。

蓮湖區民政局副局長杜敬告訴記者,蓮湖區立足實際,持續推動養老服務的體系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據介紹,蓮湖區培育了陜西康源養老服務公司、西安頤信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等規上養老服務企業以及省級四星級養老機構,打造了“蓮心餐廳”“養老集市”品牌,推動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區建成了沒有圍墻的‘虛擬養老院’,將分散居住的老年人納入信息化管理,能夠及時準確地將定制服務貼心送達,有效緩解高齡、空巢、特困老人的生活困難問題。”杜敬說。

“虛擬養老院確實好,打個電話啥都能解決……”青年路第二社區居民劉秀巧說,她只需要摁一下一鍵呼叫電話,就會有專人來對接生活需求,這一點讓她十分滿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記者了解到,為推進養老服務的產業化發展,蓮湖區累計引入社會資本進入養老產業達2億元,成立蓮湖區養老產業協會,并引進上海福壽康、北京復星、金牌護士等先進養老企業。

“社區養老目前占到了蓮湖區養老人口的97%,仍是全區養老事業關注的焦點所在。”杜敬表示,下一步蓮湖區將繼續緊盯設施建設與功能完善、醫養結合、社區助餐、社區養老人才建設等方面重點發力,努力實現基本養老服務有效強化,為老服務更加專業,社會力量主體作用發揮更加充分,養老服務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的目標;實現以“養”為核心的“康護醫樂安”5大功能20項服務內容的“520”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全面建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家庭病床+家醫簽約服務

專業的養老服務就在“家門口”

老年群體由于面臨年老體弱、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等情況,往往需要更多的關懷和照顧。

為進一步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老年群眾身邊,增加老年人居家醫療服務供給,近年來,蓮湖區積極探索、科學統籌醫療和養老兩方面資源,探索出“家庭病床+家醫簽約”的服務模式,著力打通服務群眾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記者從蓮湖區衛生健康局獲悉,2021年,蓮湖區在西安全市范圍內率先試點家庭病床服務,并將費用納入醫保。此外,區內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與三甲醫院聯合打造了緊密型醫聯體,醫聯體牽頭醫院將專家納入“5+N”家醫簽約服務團隊,參與日常坐診和家庭病床出診、巡診,由此實現了優質專科醫療資源的下沉,同時也推動了醫療衛生工作由傳統的疾病治療向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逐步轉變。

數據顯示,全區累計設床位700余張,其中社會辦醫設置260張,與住院相比,個人自付減少66.7%,醫保結算減少77%;先后設置了9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及家醫工作室,提供家醫簽約服務;實行家醫服務覆蓋養老機構,帶動失能半失能老人、重殘、空巢老人等簽約率達到88.2%。

為提高群眾就醫的便捷度和滿意度,蓮湖區還率先與省市業務平臺對接,打造集醫療、公衛、家醫簽約等于一體的綜合信息平臺,群眾通過微信公眾號、APP,即可線上享受簽訂協議、健康咨詢、慢病隨訪、健康檔案查詢等服務。區內配備的云巡診車、智慧健康小屋、云巡診箱等,讓群眾在家門口即可體驗健康體檢。

“今年我們將持續推進家醫簽約服務,堅持服務‘關口前移’,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護人’的作用,加強對脆弱群體的健康服務,以慢病人群為重點,以家庭病床服務為依托,進一步做實做細家醫服務。”蓮湖區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15767個“鄰里格”

織密社區安全網也連起群眾“鄰里情”

走進蓮湖區綜合治理和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記者在區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信息平臺上看到,轄區桃園路街道房屋信息、人口數據、商事主體數據等一目了然。

“目前,蓮湖區已實現試點街道人口信息、商事主體信息與房屋地址的關聯匹配,完成對重點上訪人員、高齡老人、低保人員、殘疾人員等12類重點人群的標簽化處理,可根據不同人員標簽進行針對性查詢,提供精準化管理和精細化服務。”蓮湖區綜合治理和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負責人劉守杰向記者介紹,“平臺同時增加復合搜索、精準搜索等功能,助力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掌握轄區特定人口、企業、房屋、事件等信息底數,實現‘一網通管’‘精細治理’。”

近年來,蓮湖區堅持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抓手,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增強社區群眾群防群治的實效。精細化的服務與管理不僅覆蓋了部分重點群體,也逐步延伸覆蓋至蓮湖區每一戶居民家庭。

截至目前,蓮湖區將全區細化為504個基礎網格和469個專屬網格,對全區各個單位、樓宇、小區、院落實現了全覆蓋,并向下延伸至每個樓棟、單元、家庭,形成服務群眾最小“鄰里格”15767個。

“蓮湖區目前有1.6萬余名專兼職網格員主動發現收集社情民意,協調解決民生訴求2萬余件,實現了聯系服務群眾‘零距離’。”劉守杰告訴記者,全區構建了“1+4+9”多元矛調體系,推動專業力量和周建玲、白秀蘭等品牌調解室、人民調解員入網進格,進行點單式服務,對癥下藥,推動居民群眾常見糾紛在網格內解決。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蓮湖區網格功能內涵在不斷地拓展和豐富,現在已經形成了“鄰里幫”“鄰里安”“鄰里贊”“鄰里樂”等為主題的網格自治模式。

“我印象最深的是疫情期間,網格內居民群眾依托網格微信群搭建互助平臺,共享急需物資和藥品。這類行為慢慢讓大家從‘陌生人’變成了‘好鄰居’,實現了鄰里友愛、互幫互助。”劉守杰說。

此外,轄區還依托該平臺打造了文旅大數據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景區動態監測、信息監管、大數據統計分析、景區人流引導、安全預警等內容,同時輔以網格化管理,實現線上線下精準服務,助推文化和旅游市場管理精細化,讓網格跑出智慧服務群眾出行“加速度”。

上下聯動,智慧賦能,為民服務優化無止境。今后,西安蓮湖區將繼續圍繞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這一目標,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讓轄區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