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二十大精神在甘泉】甘泉縣:“庭院經濟”美了村莊 富了口袋

時間:2023-05-29 20:27:33    來源:甘泉融媒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編號61120210011


(資料圖)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甘泉縣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群眾種養意愿,以農家樂和種養殖為主,其它產業并存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讓小庭院催生大經濟,不斷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眼前正在農家樂樂享陜北美食的游客名叫陳家駒,來到下寺灣鎮張家溝村鳳妹子大院農家樂已經3天了。之前通過網絡,看到了享有“世界活丹霞 中國夢之谷”的甘泉大峽谷,便和家人一起從南京趕了過來,除了優美的峽谷風光,農家樂的特色窯洞和美食,也讓陳家駒一行豎起了大拇指。

外地游客?陳家駒:我從南京來到了甘泉大峽谷旅游,住進了鳳妹子精品民宿,進了她的小院我就覺得環境特別優美,而且她的窯洞式的民居很有陜北的特色,小院收拾得又干凈,還有那么多的花草,來了以后品嘗了鳳妹子做的飯菜,覺得很合適我們的口味,她的飯菜價廉物美,我們吃了以后感到很滿意,吃出了陜北農村的風味,有機會我還想再一次來到我們甘泉大峽谷,再體驗更好的旅游。

張家溝村曾是甘泉縣的一個偏僻貧困的拐溝村,村民一直以種地、打工為生,沒有穩定的致富產業。2017年,隨著甘泉大峽谷在攝影愛好者的推廣下逐漸走紅后,張家溝村的鄉村旅游產業也逐漸火熱。

33歲的郭延鳳早年間在外地打過工、做過生意,但收入都不太穩定,隨著2017年甘泉大峽谷的開發,景區游客越來越多,但當時可以吃、可以住的地方卻很少,這讓敢想敢干的郭延鳳看到了商機。在和家人商議后,2018年郭延鳳便開始做起了鳳妹子大院農家樂的生意,原來破舊的小院搖身一變成了她致富的“金窩窩”。

下寺灣鎮張家溝村鳳妹子大院老板 郭延鳳:現在農家樂生意還不錯,來的游客也陸續變多了,自己的院子成本本來也比較低,現在的收入也相對穩定,最起碼也不用外出打工了,這個老院子放以前就空放著了,窯洞時間長了不收拾也不太好,現在咱們這個院子不僅漂亮,最起碼還能有收入。

隨著近年來甘泉大峽谷游客的逐漸增多,郭延鳳家的生意越來越好。她家原來的窯洞住宿條件有限,很難滿足大量游客的居住需要。于是她連借加貸湊了100萬元又修了二層的小洋樓,進一步擴大規模,改善了原來的住宿條件。據了解,像郭延鳳一樣張家溝村還有22家這樣的農家樂,年收入預計可達到200余萬元。

除了農家樂,在我縣龍咀溝村,老鄉的院子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走進宋文忠家的小院,他正忙著打理房前拱棚內的香瓜苗。近年來,村上大力發展“庭院經濟”,59歲的宋文忠就和老伴兒商量著利用自家的前后園子搞起拱棚種植。

下寺灣鎮龍咀溝村村民 宋文忠:以前咱們這個院子閑置著了,這些空地亂放些東西,說實話也不好看。現在大力打造庭院經濟,一個是能美化咱們院子,院子干凈整潔,咱們住著也舒服,另外還有收入,棚還有政策補貼,這些苗子、棚、膜人家都有補貼,一年兩份收入,非常好。

今年以來,下寺灣鎮龍咀溝村共有20戶村民發展庭院經濟,預計收入9萬余元。

發展“庭院經濟”不僅可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也可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如今,隨著庭院經濟的普及,昔日冷清空落的農家小院熱鬧起來了。據了解,為提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甘泉縣按照“試點先行、梯次推進、逐步推廣”的總體思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廢棄窯洞圈舍,同步整治殘垣斷壁,提升人居環境,鼓勵支持群眾利用庭院土地、房屋、生態環境等資源,發展種植、養殖、手工、旅游、服務等特色產業,以庭院經濟讓“方寸地”變成“致富園”。

甘泉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 安小東:下一步,我縣將從三個方面入手,進一步推進庭院經濟發展。一是合理完善獎扶政策,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庭院經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二是整合資源,發揮各部門職責和優勢,將庭院經濟與生態建設和美鄉村建設相融合,幫助做好產業規劃,全程指導服務,提高庭院經濟的發展質量和水平。三是做好經驗推廣,在示范村的典型引領下,輻射帶動周邊村,形成全覆蓋,不斷擴寬群眾收入渠道,優化收入結構,促進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記者 白騰?景浩源??編輯?李莉)

監制|高延平

責任編輯|楊延萍??白騰

編???輯|劉強??崔春娥 楊靜寧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