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一線|陜西延安“智慧環保”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

時間:2023-06-14 21:24:44    來源:生態環境部    

一線|陜西延安“智慧環保”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

隨著公眾生態文明意識和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訴求進一步提高,“傳統監管方式”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如何提升環境監管效率,提升服務效能,確保區域環境安全,成為燃眉之急。為破解該難題,陜西省延安市生態環境局量身打造“智慧環保”平臺,依托生態環境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延安力量。

“智慧環保”開啟生態環境監管新時代

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市生態環境局于2019年8月啟動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2021年6月建成投運。建成后的延安市生態環境信息化平臺,擁有8大類170余套前端硬件感知設備,可實現對地表水、空氣、固廢等環境要素數據的智能化采集管理。


(資料圖)

平臺運行以來,日均產生數據16182條,累計發布環境監測數據1163萬余組。初步構建起“一圖、一網、一庫、一端、一平臺”的生態環境智能管理感知體系,開啟了延安生態環境信息化新時代。

“數字無廢”讓一般工業固廢可管可控

面對延安市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產生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量大面廣的管理實際,生態環境部門及時開發了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生態環境部門根據企業產廢、運輸、處置三個角色發放注冊碼,企業自行注冊填報后,可實現網上申領轉移聯單。電子轉移聯單制度實現了固體廢物出廠、轉移到接收處置的全過程動態監管,在全省率先實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全過程數字化監管,簡化工作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同時也讓固體廢物產生單位真正實現了“零跑腿”,利用信息化提升“放管服”質量。

強化“非現場”監管,提升執法效能

信息化系統平臺對全市布設的國省市控水質標準站和空氣微站超標數據,利用短信、手機App等手段進行實時預警,發現異常狀況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取樣核查。2022年完成非現場執法檢查276次,查處案件4起。

延安市生態環境信息化平臺還可實現環境目標綜合管理考核、文件在線轉閱辦理、環境數據一張圖展示、突發環境事件指揮調度、網格化管理等功能。平臺建設運行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市政府等多位領導前來視察指導工作,陜西省西咸新區、陜西省寶雞市、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等地生態環境部門前來交流學習,并成功入選全國“2022智慧環保十佳創新案例”。

延安市生態環境局創新監管執法方式,建立生態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持續完善優化系統,拓展信息化應用范圍,讓“圣地藍”名片更加靚麗,延河水更加清澈,使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攀升。

來源?| 延安日報

編輯 | 廉偉

審核 | 秦超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