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熱圖 > 正文

社保卡加載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有哪些重大意義?-天天新要聞

時間:2023-06-29 14:21:14    來源: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邊萬莉 北京報道

重大新進展,社保卡有望加載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關于印發數字人社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并提出,提升社會保障卡社銀聯動服務水平,探索推進社會保障卡加載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社保卡的非社保應用其實很少,如果社保卡上直接加載了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相當于給社保卡也拓展了應用場景。同時,數字人民幣“貼一貼”功能實現硬件錢包與軟錢包綁定、智能合約功能優勢能夠幫助社保卡更好地發揮金融支付功能,讓百姓花社保卡的錢更便捷、用處更多。”

值得關注的是,在數字人民幣的頂層設計中,通過加載不影響貨幣功能的智能合約,實現了數字人民幣的可編程性,使數字人民幣在確保安全與合規的前提下,可以根據交易各方商定的條件、規則進行自動支付交易。這項功能加載在社保卡上,就能夠實現高效的、靶向精準的財政補貼資金發放,為防止惠農補貼資金“跑冒滴漏”提供了解決方案。

數字人民幣與社保卡的融合能夠各盡所長

在社保卡加載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的想法由來已久。在2020年8月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就曾提出,“要探索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

中國銀行數字貨幣辦公室首席業務經理李欣表示,在社保卡上加載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不僅能實現社保卡應用拓展的破局,又能夠加快推進數字人民幣的普及。數字人民幣與社保卡的兩者融合既是大勢所趨,歷史交匯,也是各盡所長,為國為民,更是走好我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的新實踐,提升普惠金融水平和人民群眾獲得感。

此次,人社部發布的《通知》要求,提升社會保障卡社銀聯動服務水平,探索推進社會保障卡加載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對此,李欣認為,“數字人民幣作為供給側金融創新工具,其高效便捷、穩定安全,廣泛適用的特性與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新要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數字人民幣與社會保障深度融合符合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與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第三代社保卡具有身份憑證、信息記錄、自助查詢、就醫結算、繳費和待遇領取、金融支付、城市交通等功能,是持卡人享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其他公共服務權益的重要載體,具有發行量大、應用場景多、使用頻次高等特點。

記者了解到,前期,中行設計了第三代社保卡加載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的方案,將進一步探索提升基于個人社保數字身份的城市公共服務載體的應用推廣表現形式。

據李欣介紹,中行設計的第三代社保卡加載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的表現形式將不僅停留在物理卡片形式,還會策劃推出適合各種新場景、各類人群使用的新形態,諸如手環、隨身標簽等等,會將使用場景擴大至民生消費場景、養老場景、繳費領域場景、交通出行場景及待遇領取場景,將服務更為廣闊的社會群體。這不僅能實現社保卡應用拓展的破局,又能夠加快推進數字人民幣的普及,產生雙贏的倍增效應。

實現高效的、靶向精準的財政補貼資金發放

實際上,社保卡的功能遠比我們認為的更多,其不僅僅應用于醫院場景,還是發放各類補貼、社保待遇等服務的載體。

例如,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1部門10日聯合印發《“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推動服務數據互聯互通,逐步建立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居民服務“一卡通”。2022年9月《推進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規定》明確了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與安徽省共同推進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發放各類惠民惠農補貼、社會保險待遇等。

目前全國各地正陸續開展第三代社保卡換發工作,第三代社保卡具有身份憑證、信息記錄、自助查詢、就醫結算、繳費和待遇領取、金融支付、城市交通等功能,是持卡人享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其他公共服務權益的重要載體。

某大行人士向記者表示,數字人民幣在政府數字化和智能化治理中具有特殊優勢。以財政補貼發放為例,國家每年有大量用于民生保障的財政補貼資金向基層群眾發放,為減少跑冒滴漏、提高資金發放效能,政府希望能減少中間環節、監控資金流向,針對部分補貼類型還希望能限定使用范圍(如低保補貼、農機補貼、良種補貼等)。

例如,低保補貼希望其用于日常消費而限制其高消費、良種補貼希望在特定時間專項用于購買種子等等。在現有技術模式下,政府花費了很大成本用于監督管理,但即便如此,補貼資金發放到人后,也沒有能力決定某個人是否一定使用、是否一定在限定時間或限定范圍內使用。

2019年、2020年,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的實施意見》(財監〔2019〕11號)及《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財辦〔2020〕37號),明確提出了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實現“一卡通”,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發放補貼資金,摸清“錢從哪來”、“發到哪去”、“發了多少”,整治“卡出多行”、“人卡分離”等管理問題,規范資金的發放和使用。

數字人民幣的智能合約技術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可能性。上述大行人士指出,“如果采用數字人民幣,可以利用智能合約技術的可編程特性,實現財政直達,也將很容易約束該筆補貼資金的使用范圍、使用時間等,實現高效的、靶向精準的財政補貼資金發放,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真正起到‘促消費、 保民生’的作用。”

(作者:邊萬莉 編輯:曾芳)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