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學習借鑒農民增收探索實踐典型案例】鎮雄縣變人力資源為人才優勢——做大做強務工經濟

時間:2022-10-31 07:39:36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片)

鎮雄縣以勒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后扶產業園制衣車間

“掌握技術后,工資漲了,工友們都稱我為羅師傅。”家住鎮雄縣赤水源鎮岔河村羅家溝的羅仕金高興地說。10年來,羅仕金輾轉江蘇、浙江等地務工,因為干的不是技術活,收入一直不高。2021年他參加鎮雄縣組織的培訓,掌握了駕駛挖掘機技能,現在月工資過萬元。

同是赤水源鎮的螳螂村村民陳勇,外出務工時在異地參加培訓,掌握電工技能后帶領30多名鄉親承接裝修業務,從臨時工變成老板,帶領鄉親們增收致富。

這樣的例子在鎮雄縣外出務工人群中還有很多。鎮雄縣170多萬人口中,常年在外務工的農村勞動力超過50萬人,務工收入成為該縣農村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把人力資源變為人才優勢,做大做強務工經濟,近年來,該縣通過加大培訓力度,推動體能型勞動力向技能型、工匠型勞動力轉變,同時發展產業、扶持創業,推動勞動力返鄉創業、就業。

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鎮雄水電工”“鎮雄架子工”是鎮雄縣外出務工人員的名片。多年來,該縣緊扣省外發達地區人力資源需求,綜合分析行業工種、從業規模、技能水平等因素,通過“在家門口培訓”“送培訓到工地”“百日行動”等方式,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集中力量培育“鎮雄五金工”“鎮雄縫紉工”等系列勞務品牌。據統計,目前,全縣共培訓水電工、五金工、鉗工、縫紉工等2.7萬人次,技能型從業人員已達12萬余人,占全縣外出務工人數的近四分之一。

為促進群眾就近就業,鎮雄縣緊緊抓住東部產業梯度轉移機遇,在3個易地扶貧搬遷萬人安置點周邊、高速公路沿線等布局實施紡織服裝、糧油物流加工產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承接園區,同時外出招商,誠邀優質企業實地考察尋商機、選項目。目前該縣已成功引進浙江藍貝、潮州寶濤服裝、上海永潤考拉鞋服等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發展了百余個“家庭作坊式”就業幫扶車間,幫助5168名返鄉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為吸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鎮雄縣出臺創業貸款扶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者給予每戶3萬元的創業全額貼息貸款扶持;對經營狀況好、創造崗位多、帶動效果強、能按時還貸的優秀返鄉創業者每戶給予3萬元獎補。同時,按照“1+1+N”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制定竹子、生豬等高原特色產業五年高質量發展方案,以農業龍頭企業為牽引,以黨組織領辦公司為紐帶,引導鎮雄籍在外企業家、致富能人等返鄉創業,帶動當地群眾增收。

針對因照顧家庭暫不能外出、年均收入8000元以下群體、返鄉回流人員、待業人員等群體,該縣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依托就業幫扶車間、易地搬遷后扶產業園、在建工程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幫扶,確保群眾增收不受影響。截至9月底,全縣已優先安置31635人,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云報全媒體記者蔡侯友文/圖

關鍵詞: 人力資源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