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富民縣以“4+N”精細定責助力 村級“大崗位制”瘦身提效

時間:2022-12-04 12:39:46    來源:云南網    


(資料圖片)

自今年開展村級組織“大崗位制”工作以來,富民縣從抓好村級干部隊伍著手,以“4+N”精細定責和ABC分級分類管理,在73個村(村改居社區)推行村級組織大崗位制,推動農村基層治理領導有力、權責清晰、決策規范、監管到位、陽光公開,激活鄉村振興主引擎。

固定崗位“劃四職”,推動隊伍“精干化”。由各鎮(街道)黨(工)委核定村(社區)“兩委”成員職數,各村(社區)成員職數設定按“4+N”標準要求核定,即:黨總支書記和主任、副書記、監委主任、副主任4個職務干部;“N”指多個“工作崗位”,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在戶籍人口為2000人至4000人的行政村,增設1名“大崗位制”工作人員職數崗位,戶籍人口超過4000人的行政村,增設2名“大崗位制”工作人員職數崗位。核定職數后,根據村干部特長、經歷以及擔任職務的性質等,通過集體討論、黨(工)委審核、縣委組織部備案等程序,將基層黨建、黨風廉政建設、意識形態、“三農”工作、三資管理等部分重點工作任務進行固定分配,明確四職干部崗位職責,做到人崗相適、職責明晰,避免出現部分四職干部在推行村級組織“大崗位制”中拈輕怕重,解決拿錢不干事、習慣“吃大鍋飯”等問題。

明確層級“定三類”,推動職能“清晰化”。結合前期摸排確定的22個村級公共管理服務型崗位,根據工作任務難易程度和特殊性等,將“固定職責”外的崗位分為A、B、C三類。A類指長期開展的任務較重的工作,如鄉村振興(含農科員、科普宣傳員)工作,由村(社區)“兩委”委員根據個人能力素質進行合理分工;B類指階段性開展的任務一般性的工作,如社保就業(含社保信息員)工作,由無固定職責的委員、后備干部來合理分工;C類指專業性較強或者暫不納入“大崗位制”的崗位,包括村級防疫員、地質災害巡查員等,由各村根據人員專業素質進行兼職或由主管單位直接管理、村(社區)協助管理。通過ABC分級分類,村(社區)干部工作職責更加清晰、工作任務更加明了,工作量基本持平,有效防范了工作推諉扯皮、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發生,倒逼村干部提升能力、比學趕超,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分級分類的同時,實行崗位“AB”角制度,各村(社區)根據職責事項和業務流程,結合村干部崗位職責和個人特長,在大崗位分工基礎上,綜合設置工作“AB角”,相互補位協助工作,推動日常工作不斷檔、重點工作高效率。通過崗位互補、業務互學、事情共辦,加大“一崗多能”培養力度,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質。

嚴格考評“答三問”,推動監督“立體化”。富民縣各鎮(街道)黨(工)委分別與村(社區)干部簽訂《崗位目標責任書》,采取量化考核與監督執紀問責相結合的考評方式開展村(社區)干部考核工作。量化考核實行100分制,其中日常考核占60分、年度考核占40分,年終統一綜合測算,檢查考核結果作為各村(社區)、大崗位制各履職人員工作績效、年終目標考核獎的重要依據。圍繞村(社區)小微權力11類“34+N”具體事項以及大崗位制職責清單、權力清單、風險清單抓好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通過認真梳理大崗位制人員權力事項,責任事項、風險點,明晰監督內容和重點,緊盯環節監督;針對關鍵人、重點事、“三務”公開、“三資”管理、惠農惠民政策等落實情況,采取蹲點式、明察暗訪、聯合督查及季度考核結果通報等方式開展監督,通過搭建立體監督體系,回答好“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監督執紀問責”這3個關鍵問題,推動村(社區)干部筑牢責任理念、轉變工作作風,消除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的源頭風險,確保政策落實、項目落地、資金安全運行,鍛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村(社區)干部隊伍。

富民縣委組織部供稿

關鍵詞: 富民縣 大崗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