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精選!“一調兩減”擦亮異龍湖底色

時間:2023-02-05 08:33:42    來源:云南網    

異龍湖千畝雜交旱稻基地

石屏縣異龍湖流域現有耕地面積11.57萬畝,2021年前,農作物播種面積23.21萬畝,其中耗水作物占了大半,存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中與湖爭水的問題。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引導群眾調整種植模式,減少面源污染,落實生物防控及物理防控替代化學防控,異龍湖水質明顯改善。

種植結構“調”出共贏格局

“我家種了近6畝蓮藕,馬上就能采收,去年的市場價是平均每公斤6元,收入達5萬余元。和以前種茨菇相比,種蓮藕采收管理都更省心省力,還改善了異龍湖水質的面源污染。”石屏縣孫家營村村民王林介紹,茨菇以前一直是周邊村鎮的主要種植作物之一,但是會破壞異龍湖的生態平衡。

2021年,在異龍湖流域原有種植結構的基礎上調整優化面積4.55萬畝,其中:水生作物(稻藕)替代蔬菜,節水旱稻示范替代水稻種植,蓮藕、茭白替代茨菇種植,綠色高效油菜替代蔬菜種植等綠色節水優勢產業形成。在優化過程中,旱稻試種采用統一設施灌溉、統一試驗篩選、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播收、統一生態補償等“五統一”模式,既推進節水降耗,又保障糧食產量,試種結果平均畝產725.6公斤。

2022年,異龍湖流域群眾積極響應“湖泊革命”號召,將過去種植蔬菜的土地調整為有利于保護生態的稻谷、薯類、蓮藕、菱角、茭白等,調整優化面積5.42萬畝,異龍湖南北兩岸實現“稻薯”“雙油”“糧油”的綠色種植模式。同時,為增強流域群眾的環保意識,通過入戶宣傳、舉辦培訓班等方式,加大農藥安全科學使用、農藥化肥零增長、農膜及農藥化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等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知識宣傳力度。進一步落實生物防控及物理防控替代化學防控措施,加大蔬菜、水稻等統防統治及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在種植過程中采用人工直播、機械條播、無人機飛播等多種方式播種,配合噴灌、滴灌給水和配方施肥提高水肥利用率,實現節本增效。

以前種植蔬菜,時間一長就導致土壤結構失衡、農殘水增加,出現了土地板結的現象和面源污染。產業結構調整后節約了水資源,還解決了土地板結等問題。隨著環保觀念深入人心,多數群眾表示,過去是被動接受種植結構調整,現在是主動融入保護之中。

石屏縣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縣將以“一調兩減”為抓手,調整優化農作物種植面積6.5萬畝,推進化肥和農藥減量行動,實現年度減肥3.8%、減藥1.5%的目標。加快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加大對秸稈、水生植物、畜禽糞污等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有效處置農膜及農藥、化肥包裝廢棄物,持續推進“一調兩減”,讓異龍湖水質逐年向好。

物理防控“減”出綠水青山

去年10月,異龍湖畔高家灣片區的1400余畝雜交稻喜獲豐收。種植戶李輝說:“政府在資金、技術和物資等方面給了我們很大支持,農科部門工作人員經常來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旱稻不需要放肥料,成本大大降低了。”

在化肥減量行動中,以有機肥替代化肥為目標,在異龍湖南岸開展旱稻、冬馬鈴薯糧食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和糧薯輪作種植,以雙低油菜、水稻等環境友好型作物替換蔬菜種植;實施楊梅、油菜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種植,實現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目標。2021年,異龍湖流域化肥總使用量折算為8662.41噸,比2020年減少4.05%,完成了年初既定減量3.8%的目標;異龍、寶秀、壩心3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2%。在推進化學農藥減量行動中,采用發放物理黃藍板,推廣礦物油、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桿菌、蘇云金桿菌等生物農藥;安裝太陽能殺蟲燈,病蟲監測點等生物環保設施代替農藥,流域內化學農藥使用量比2020年減少1.51%,完成了年初既定的減量1.5%目標;同時,在異龍湖流域建設農膜、化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實現異龍湖流域農藥、地膜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率80%以上。從播種到中耕管理、生物防控等流程,當地農科部門全程參與,為替代種植“把脈問診”。

同時,在流域沿湖村莊顯眼地方設置安裝了異龍湖流域畜禽養殖禁養區標識;認真貫徹落實《石屏縣加強異龍湖流域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長效監管工作方案》,常態化、動態化開展異龍湖流域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監管巡查機制,適時組織跟蹤問效異龍湖流域畜禽養殖禁養成果,加強對異龍湖流域內畜禽規模養殖場和散養戶糞污資源化利用指導和監管,清退異龍湖流域人工高密度養殖漁業庫塘。

今年,石屏縣將加快實施異龍湖保護治理高效節水灌溉試點、大練莊水庫至赤瑞湖連通工程等項目建設,合理調蓄流域內外水資源。加快流域面山生態修復及森林撫育管理項目建設,強化南岸楊梅休耕區管護,加快實施湖內植物殘體、殘渣清理和異龍湖流域受損濕地緩沖帶生態保護修復、異龍湖水生態修復工程(一期)等項目建設,實施異龍湖生境改善技術應用中試試驗,推動科研成果向治湖效果轉換,助推異龍湖“湖泊革命”向縱深推進,推動全縣綠色農業蓬勃發展。

云報全媒體記者曾濱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