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昆明五華區探索家門口養老新模式 天天觀焦點

時間:2023-06-15 19:23:42    來源:云南網    

昆明市老年康復中心新聞里長者照護之家

“中心幫我們家解決了好多困難,老伴動不了,夜里需要人幫著翻身,我根本完成不了這件事。好在有盡職盡責的護工,他們不僅夜里準時給老伴翻幾次身,還負起打飯、談心的活計,讓人體會到家的溫暖?!?月14日,在昆明市老年康復中心新聞里長者照護之家,年近8旬的楊瓊珍告訴記者,自己以前怕進養老院,沒想到這里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家里的子女再也不用擔心雙親的康復養老問題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外出的居家養老服務上,我們有成熟的看護團隊,成員都有專業的資格證。每次做居家服務都有記錄,還要上傳圖片,既要保證服務讓老人滿意,還要讓流程透明可見?!闭兆o之家的云南敬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居家服務部負責人李慶園說。

而這僅是昆明五華區探索家門口養老新模式的一個剪影。

照護之家組織供貨商為老年人提供優惠商品

五華區民政局副局長胡群說,五華區60歲及以上人口達17.19萬人,占15.04%,總體呈現進入老年化社會早、基數大、增速快的現狀。近年來,五華區把發展養老服務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在省、市民政部門的支持指導下,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為契機,高標準、高起點建設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實現了居家、社區、機構的融合,通過“小規模、多功能、專業化”,整合醫療康養服務資源,為老人提供多樣化服務。

“在具體措施上,提供就餐服務、生活照料、心理疏導、康復保健、興趣培養、日間托管為一體的‘一站式’綜合養老服務功能,有效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五華區民政局養老科科長嚴國群說,這些措施進一步提升了五華養老托育服務能力,滿足了老年人不斷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同時加快了社會化運營和智慧化服務步入養老服務“快車道”的步伐,讓養老服務更加智慧多元、便捷高效,探索了家門口養老服務新模式。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五華區委、區政府把養老服務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整體框架統籌考慮。制定了《五華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和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對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整合了新建小區養老服務設施和社區衛生服務用房,在省、市、區三級配套資金的支持下,保證了項目的順利實施,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需求。

照護之家設有中醫綜合治療室

三年來,五華區籌集資金1400萬元,共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32個,老年幸福食堂18家。

同時,在確保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硬件設施建設完善達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持續運營管理新模式,以“為長者提供一體化服務”的理念,采取公建民營的模式,通過公開招選引入具備一定資質和能力的機構,實行有償、低償與無償服務相結合方式開展生活照料、休閑娛樂、心理關愛、健康醫療、文化教育、托養照護等服務,極大方便老年人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社區養老服務。

區民政局、街道辦事處及運營機構共同簽訂三方協議,推動規范運行,明確養老服務的民生定位,強化政府的托底保障、扶持引領、行業監管等職責。

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招聘養老護理員、護士、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員組成養老服務團隊,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緊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務,積極探索社區日間照料服務模式,因地制宜拓展日間照料、短期托養、居家上門等服務功能。

自2022年7月至今,全區累計提供居家上門服務54135人次,從事上門服務從業人員60名,上門服務時長108270小時。

另外,加強與衛健部門的溝通,在養老機構內嵌設置中西醫結合門診,并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有機結合。積極探索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養協作、康復理療、針灸推拿等靈活醫養服務模式,突出高齡、重病、失能、行動不便長期照護服務,促進老年人失能預防和健康素養的全面提升。

胡群介紹,下一步,五華區將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建設契機,建立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根據服務對象、服務需求、服務供給方式等實行“為老量服”,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全面實現掃碼定位派單服務,服務過程平臺線上監管以及服務費用平臺線上結算業務。

其次,日間照料和居家上門高效結合。為生活起居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膳食供應、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日托服務,為出門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助餐、助醫、助潔和助浴等服務。

另外,積極協調醫保部門,以昆明市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為契機,將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機構,減輕重度失能老年人的護理費經濟負擔,提升街道綜合養老服務機構的護理能力和水平,構建以滿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和日間托養等養老需求的“街道—社區—小區—家庭”四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

云南網記者趙崗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