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特別關注 > 正文

青島50余處老廠房被激活 打破園區與城市邊界

時間:2022-01-07 10:35:15    來源:青島日報    

打破園區與城市邊界

留住舊建筑的“底”,引入新業態的“活”,對城市而言,老舊廠房的更新改造伴隨著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產業空間功能提升。

從產業層面看,健康產業園所在的延安三路109號周邊本身就有良好的大健康產業基礎,周邊醫美、眼科醫院等已初步集聚發展,為健康產業園的產業引入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一個產業園首先要有龍頭企業入駐,以此帶動產業生態鏈上的中小型企業發展。”王曉寧說,對健康產業園來說,入駐的可恩口腔總部就是園區的龍頭企業。未來,可恩口腔將在健康產業園進行數千萬元的設備投入,以及研發、培訓等業態的全方位布局,以“一己之力”帶動園區內中小企業入駐,豐富園區產業生態。

根據目前的招商進展,健康產業園預計年產值將達到6億至8億元,東方文創園預計年產值2億至3億元。曾經閑置的廠房資源被盤活,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城市空間功能層面,承載新經濟、新業態的產業園區在空間布局上已發生巨大變化。與封閉的傳統產業園區不同,新興的城市產業空間開始打破園區與城市的邊界,與城市、居民密切溝通和互動。

“健康產業園要融入區域發展,成為在周邊生活和工作人群的一部分,這種開放不僅能夠提升城市空間功能,也有利于園區的長久運營。”曾慶軍說。

以辦公或產業為主的園區首先應具備餐飲、公共場所等基礎配套。在健康產業園里,華通中聯布局了約2500方米的商業面積,約占整個園區總面積的15%,引入了約600方米的貓主題咖啡館和可好便利店、贊稼八寶粥等多樣業態。

“這些業態一方面滿足了園區內辦公人群的基本需求,同時也面向周邊居民和社會開放。”王曉寧說,對園區而言,基本的商業業態配套不僅是為實現工作、生活的功能交織,更是以高于辦公業態的租金水提升園區運營收益,保證園區的可持續發展。而僅依靠園區內入駐企業人流無法保證商業的盈利,唯有開放才能吸引更多社會客流。

更能體現開放的是華通中聯在健康產業園內規劃設計的“大樓梯”。在空間設計上,華通中聯利用鋼結構的樓梯在開敞的空地上“架”起了一個復合型臺空間,未來將用于舉辦露天活動和企業路演,同樣面向社會開放。

隨著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園區物理空間成為“共享資源”,園區的盈利模式也由傳統的“物業租售模式”向“投資共生模式”轉變。在華通都市產業園的設想中,未來還將通過引入產業基金、風投機構的方式深度挖掘園區內的產業資源,讓園區運營方與入駐企業成為有機統一體,為新經濟、新業態的成長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可以預見,更多孕育新產業、激發新活力的故事將在老舊廠房的更新改造中陸續上演。(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偉)

關鍵詞: 打破邊界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